不像一个当官的、老百姓有话愿意跟他说,敢于改革的勇气和担当至今令人感怀……

百姓心中的“伯祥书记”走了

□记者 石如宽 杨学莹


【资料图】

3月13日,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发布讣告,潍坊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王伯祥同志于3月13日8时28分逝世,享年81岁。

王伯祥在寿光工作多年,曾担任寿光县委书记,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为寿光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得知王伯祥逝世的消息,众多寿光人陷入深深思念中。“没有伯祥书记,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寿光市洛城街道复兴村收购蔬菜的张建峰说。

王伯祥的老战友,时任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的张桂昌,对王伯祥的去世深感悲痛。他耳边,还回荡着王伯祥在三元朱村给大家鼓劲撑腰的一句话:“大胆试,天塌了,我顶着!”他说,正因为王伯祥顶着压力,动员17个党员带头,砍了玉米种大棚,并要求县乡两级干部帮他们调好地、贷上款,冬暖式大棚试验才搞了起来。

1989年,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17个冬暖式大棚种植成功,一个大棚收入超过3万元。王伯祥要求在全寿光推广。“那时我成了大棚种植宣传推广员,伯祥书记陪着我,我去哪个乡镇他去哪个乡镇。他穿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衣服,不像一个当官的,百姓不认识他。县委新买的吉普车他让我坐,他坐旧的。我要换过来,他说不行,不能耽误大棚推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

1990年至1992年,寿光在25个乡镇500多个村庄建起了5130个大棚,户均种菜收入增加2万多元,蔬菜大棚成了寿光人的“摇钱树”。如今,寿光温室大棚种植面积约60万亩。张建峰收购蔬菜品种丰富,有黄瓜、番茄、辣椒、丝瓜等优质蔬菜,供应大中型饭店。

如今,位于寿光北部的南木桥村、卧铺村,已没有盐碱地,发展起了大棚番茄。原南木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本兵说,寿北开发之前,村东夏天一片水,冬天一片碱,百姓只能种植棉花,迫切地希望改变靠天吃饭的窘境,增加收入。

1987年,寿光调集了20余万劳力向寿北进发,连干五年。筑起了大坝将海水拦在坝外,坝内60万亩荒碱地变成了高标准的棉田,40万亩潮间带变成了高标准的盐田,20万亩滩涂建成了高标准的养虾池。

山东潍坊龙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荫龙,1978年进入道口公社,王伯祥是公社党委书记。袁荫龙说,王伯祥朴实能干,和百姓心贴心。在道口,他推广小麦玉米套种、号召百姓种棉花,领百姓挖虾池,成立道口公社水产养殖服务公司给虾池供水供电、提供虾苗和饵料。这些举措,让百姓实实在在受了益。他在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老百姓有话愿意跟他说;他号召啥事,老百姓心悦诚服跟着干。

去年营业收入近10亿元的龙威公司,就是在寿北开发时代,由大家洼水产养殖服务公司发展而来的。袁荫龙说,王伯祥退休后,仍旧记挂故土、关心企业,每年都到公司来好几趟,了解企业经营得怎样、能给国家贡献多少。“老领导病重期间,怕耽误我们工作,一直不让我们探望。对他的去世,我十分悲痛。这两天,我经常想起他公社宿舍的灯光,晚上11点前他很少熄灯。我多么希望,那盏灯永远亮着。”袁荫龙说。

有盐才有碱,才有盐化工。寿北开发,为寿北日后的工业布局奠定了基础。“作为以盐立厂的企业,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寿北开发给我们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伯祥书记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为民情怀和干事创业的精神实质,激励我们真抓实干,积极发展。”寿光卫东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忠锋说。

1992年出生的李庚种着3个彩椒温室大棚,农忙时节还雇几名工人帮忙。“我知道王伯祥书记的事迹,也看过电影《王伯祥》,尤其是在暴雨中奋战的情景,深深印在我心里。幸福就是一代代人奋斗出来的。”李庚说。

1992年出生的纪台镇党委副书记李祥滨说,作为寿光的年轻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深刻学习王伯祥同志群众至上的为民情怀、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闯劲、坚定不移的发展定力,讲认真、敢担当、重实干,以实际行动向榜样致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