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泽
一般的热点,一天风吹过,四五天或许成了过去式,而淄博“霸屏”已将近两个月。
(资料图片)
4月11日数据显示,相关抖音话题传播量超过14亿,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3亿。每个周末有10万以上青年学子和淄博之外的人来打卡留念。
4月15日,五一火车票预售当天,去哪儿数据显示,五一淄博提前预订火爆,淄博搜索量排在第八位,预计将有12万人前往淄博。
媒体人胡锡进4月17日就“淄博烧烤”发声,他说:“烧烤能做出什么花样来?我不相信淄博烧烤真的就有多好吃。但烧烤吃的就是个热闹,去淄博吃烧烤是凑全城和全国的大热闹,而中国人缺的就是这种热闹。”
胡锡进说的也是实情,纵然是“灵魂三件套”,“淄博烧烤”到底能和其他地方的烧烤有多大不同,哪怕是色香味俱全,天底下的烧烤估计很难分出三六九等。大家到淄博吃烧烤,图的是一种热闹,或者说是“氛围”二字更合适。
借山东大学学生感恩疫情期间热情招待而重访故地,重工业城市淄博顺势打出的一记漂亮“棉花拳”,让“地摊经济”烧烤火了,这套拳法柔中见力见巧。
烧烤是餐饮业,餐饮业是服务业,以重工业为主的淄博,从重工业“切换”到服务业,似乎快门都不用按,靠一桌烧烤,让天南海北忙着以各种方式出圈的文旅局长们“叹为观止”。
淄博传统产业曾占工业比重达到70%,重化工占传统产业比重达到70%。服务业曾是淄博的弱项,但这次“烧烤”创意让大家知道,淄博原来有轻盈灵活的一面。
淄博吃烧烤的“氛围”感从何而来?“淄博烧烤现象”维持这么长时间,值得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淄博新旧动能转换也比较成功,“粗笨重”插上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翅膀。
例如,作为传统高能耗企业,地处淄川的鲁中耐材从前每条窑炉产线每天需使用约5000立方米燃气,能耗成本占到企业总成本的20%—30%,鲁中耐材与卡奥斯COSMOPlat共同开启智慧数字窑炉改造项目,依托平台的智慧物联技术对隧道窑产线进行改造,实现窑炉燃气基于烧成曲线的物联自动控制,并将生产和设备数据实时上传至新上线的数字化窑炉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后,每条产线一年能耗费用就降低了100多万,基本收回了改造投入。淄博有大量如鲁中耐材这样的企业,仅从窑炉改造一项来看,淄博就拥有上千家窑炉工业企业、超过4000条窑炉产线的巨大潜力。
这次“淄博烧烤”走红之后,有人用“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城市”说淄博。其实,淄博恰恰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城市,传统文化积淀深厚。
淄博作为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久负盛名。桓公管仲,变革开放,崇商重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威宣盛世,战国称雄,稷下学宫,大家辈出,群星璀璨,百家争鸣,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篇章。
一谈到淄博的文化,许多人提“齐文化”,其实,这里是齐鲁文化最早融合发展的地方,本地文化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重视经济发展,一个是讲规则。这是今天发展市场经济最需要的品质。
3月10日,淄博市宣布将于“五一”期间举办烧烤节。保障服务措施接续推出:规范烧烤标准,规范保障服务,出租车每天都会不定时收到通知,严禁不打表、拒载等行为借机宰客,一旦被投诉直接停运;烧烤商家也收到了文件,坑人的骗人的,只要抓到立马关门;安全方面,增派专门的执勤人员维护烧烤摊点的秩序。提供方便,开行“烧烤专列”,城区开行“烧烤专线”,街区有专门的摆渡车,招手即停,免费乘坐;来淄博吃烧烤的大学生,享受全市38家青年驿站住宿半价的优惠服务;发放25万烧烤消费券,并为游客设计出烧烤主题的一日游、两日游线路。
上述保障服务措施,可用“义利并重”来概括之,这与历史上的传承有关。齐文化“尊贤尚功”“兼容并包”,呈现灵活机动一面。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先后来到齐国,使齐国商业文化较早形成了诚信重诺的传统。
《管子》主张义利并重,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曰: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与之同时,齐文化像儒家那样重视礼和义,把礼义廉耻看作治国的四维,强调“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晏子吸收了管子的“义利并重”思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义厚则利多”“利过则为败”。
《管子》很多思想正是齐鲁文化融合的结晶。孟子到齐国为官讲学七年,荀子在稷下“三为祭酒”,孟子、荀子将齐文化与旧儒学融合,形成新的儒学。临淄区委区政府编写的《临淄稷下学宫简史》记载,“《管子》《晏子春秋》《六韬》《司马法》《考工记》等齐文化经典在这一时期由稷下先生编辑完成……就连《孟子》《荀子》等儒家经典,也是在稷下学宫孕育”。
央视主持人康辉说: “一夜爆红”的流量密码是什么?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哪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更多是厚积薄发。像淄博烧烤,当地下了很多功夫,各方面实实在在地努力,才换来大家吃得实在、玩得开心。
淄博烧烤走红确实是“厚积薄发”。自2015年开始,淄博市下大力气引导露天烧烤“三进”经营,并使用无烟环保炉具,开始了品牌打造之路。因此,淄博烧烤出名之前,至少已经默默努力了多年。同时,淄博烧烤的“厚积薄发”也是一种文化积淀后的爆发。
人是文化的载体,久远的历史文化沉淀到淄博人身上,在今天发出光芒:淄博大妈为远道而来排长队还未吃上烧烤的食客发包子、路上本地车为外地车主动让道、外地游客来淄博打车10元而被送了40元的小饼、烧烤店老板娘抱起外地游客走丢的孩子找妈妈、排不上桌号的食客被邻桌食客“投喂”就吃饱了……一个个鲜活的小细节,证明着淄博这座城市的有情有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说厚积薄发,“义利并重”的文化,也许是淄博烧烤热持续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