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27日,由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承担的“早熟及耐盐碱马铃薯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组织测产验收,在东营盐碱地生物育种与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5亩轻度盐碱地上试种的8个新品种获得丰收,新品系Z456和Z764小区测产折算亩产达到3350.65公斤和3277.7公斤,计划明年在全国五大不同类型盐碱地示范推广2000亩,让耐盐碱马铃薯种植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近年来,以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的科研团队,在山东省良种工程和泰山产业领军创新人才项目支持下,持续开展耐中度盐碱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从分子水平解析马铃薯的耐盐碱机理,研究集成盐碱地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良种良法艺机融合、水肥一体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目前,科研团队共收集评价种质资源材料2860份,筛选出耐盐碱材料43份,选育出耐盐碱、抗病马铃薯新品种(系)35个,选育出的耐中度盐碱马铃薯新品系亩产达3032.47公斤,“希森6号”在轻度盐碱地上已连续4年试验示范推广,平均亩产4627.3公斤,填补了国内大田选育耐盐碱马铃薯品种的空白。
(大众日报客户瑞通讯员 贾鹏 李金鑫 李化明 记者 张海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