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风浸润齐鲁乡土

2023-06-30大众日报 02版


(资料图)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走进曲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孔子学堂、文化广场等映入眼帘,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

放眼齐鲁大地,文明之风浸润乡土。近年来,我省聚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习语润心、明理胡同、知新话、蒲公英夜校……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省深入开展面向基层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推出系列基层宣讲品牌。去年以来,全省开展各类宣讲活动9万余场、受众6000万余人。

在寿光,80个村建成“助老食堂”,为老人提供一元餐、免费餐,惠及20多万老年人。此外,守护1000多位独居老人的“叮咚上门”、帮助困难学生的“爱心365”,把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

我省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五有”标准全覆盖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建成文明实践基地5000多个、文明实践公园广场3万多个、文明实践家庭站9万多个。创新开展“五为”志愿服务,建成11万余支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

“参加志愿服务积累积分,换取一些生活洗护用品。在帮助大家的同时,我自己也很快乐!”在邹平市孙镇辉里村,村民吕英华拿着用积分兑换的物品说。“道德银行”记录村民们的善行善举,谁做了大家公认的好事儿,都可以在“银行”里存入相应积分。

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我省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美德信用进村庄社区,广泛推行“道德银行”、美德超市、暖心食堂等应用场景。深入实施移风易俗行动,以“反对浪费、文明办事”为主题,明确提出“十反对、四提倡”,集中整治高价彩礼、恶俗婚闹、大操大办等问题,积极推行婚、丧、节、寿等新礼仪,社会新风正气不断弘扬。

近日,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王林坡村热闹非凡,山东省乡村文化活动年暨泰安市大学生乡村文化艺术季在这里启动。在各地,“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等活动将贯穿全年。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近年来,我省积极对接群众需求,每年制定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清单,去年开展“群众演群众看”、小剧小戏“大擂台”活动1077场,送戏下乡4.58万场,放映公益电影70.41万场,开展各类“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暨农家书屋万场主题阅读活动2.6万余场。加大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将具有重要价值的古遗址、古民居纳入文物保护范围,实施保护项目215个。

聚焦传统工艺,我省大力实施“山东手造”工程,统筹创意、营销和出口,建立完善全产业链,推出特色产品5300余种,搭建展销体验专区680多处,形成了一大批手造专业乡镇、村庄,“山东手造”日益成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以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为牵引,我省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展示带建设,首批集中打造民俗文化重点村130个,策划推出“黄河大集”,成为人气爆棚的年货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