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比较残酷的自然灾害之一,多发生在人们的不知不觉当中,所造成的后果自然也是极其严重。在科技不够发达的古代,人们往往是闻震色变。

不管人们对地震是如何的恐惧,但它还是在历史上一次次地发生过。通过梳理德州地域历史文献资料,可发现德州历史上地震次数真的不少,也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过不小的损失。


【资料图】

1502年济南地震,德州受灾严重

清乾隆《德州志·纪事》与民国《德县志·舆地志·纪事》记载:“弘治十五年九月,地震坏城垣、民舍。”按公历与阴历推算,具体日期应是公元1502年10月17日。

由于此次地震的震中心在济南,史称“济南地震”。因德州靠近济南的原因,此次地震德州也成了重灾区,据说平原县城受害严重。史书记载,当时德州城内房屋大部分倒塌,西北城墙大段坍塌,城防受损,后由都御史张祉和知州主持修复原貌。甚至有人借机传言,德州砖城创建时并不是靴子型,而是这次地震使得城墙倒塌,新修城墙时由于遇到流沙质地层,西北城墙不得不因地质改修为弧形,并且为了取水方便,便在倒塌城墙的豁口处修了一座简易城门,这就是靴子城(觥形)和小西门的来历。小西门的修建,一是方便了城里人们取水和进城,二是增加了对罪犯行刑的地方。

1668年,程先贞用诗记录德州地震

清乾隆《德州志·纪事》与民国《德县志·纪事》记载:“(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德州)地震。”

对此,德州人程先贞在自己的笔记里记载颇为详细:康熙七年(1668年)夏六月十七日戌时(19-21时),德州地震,有声如雷。一时房屋、树木摇撼如摆,河池水皆簸荡出,岸塌毁民居,压死人畜甚多。

程先贞用诗歌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太岁在戊申,月六日十七。酷暑方挥汗,于时应已戌。空际有奇声,金戈兼咤叱。屋瓦歘动摇,不寒而战栗。坤腹转鸣雷,奔车相荡轶。势同风雨翻,巨浪掀舟出。通夜众噪杂,不敢入宫室。变故甚非常,感叹还唧唧。谁知海岱间,痛哭来音驲。乃云罹斯灾,一震连八日。山峙多倾隤,地下纵横裂。非无烟火村,甲第密如栉。或作水一泓,或作土一垒。遥看大小东,半化为异物。秋禾被原野,伊谁观艾铚。我始庆更生,吾乡猶安宅。此事古未闻,焉知凶与吉。仰天唤奈何,人命如虮虱。莫强杞国忧,所忧本情实。寄声要路津,挽回用何术?”

德州史载地震灾害达11次之多

德州有史记载的地震灾害按时间排列如下:

1.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1月,恩县发生5.5级地震。恩县坏庐舍压人甚多。

2.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10月17日,济南府发生6.5级地震。德州坏城垣民舍。平原坏城垣民舍。

3.明天启二年(1622年)4月17日,长清发生5.5级地震,波及临邑、乐陵等县,坏民舍无数。

4.清康熙七年(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8.5级地震,波及德州。齐河房屋倾毁。陵县城垣、文庙俱倾圮,房屋倒塌。德州塌毁民居,压死人畜甚多。德平城池雉堞坍毁。平原坏城楼民居。武城房舍多圮。

5.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发生8级地震,夏津官民房多圮。

6.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6月13日,渤海发生7.5级地震,禹城房屋有倒塌者。

7.1937年8月1日4时35分,菏泽发生7级地震,禹城房屋墙垣向东倾者居多,房屋倒塌数十间,倒墙压死小孩2名。

8.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隆尧发生6.8级地震,武城震感较强。夏津全县倒塌房屋数间,悬挂物摇动,房屋落土。

9.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河北宁晋发生7.2级地震,宁津、庆云、夏津、德州城区、临邑、乐陵、平原等都有房屋坍塌或受损。

10.1969年7月18日,渤海发生7.4级地震,宁津地有裂缝。

11.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德州地区大部县、市受到损失,以乐陵、宁津、庆云三县为最重,局部烈度7度,有冒水、喷砂次生灾害,房屋损坏。唐山大地震后到九月中旬,山东北部水位普遍上涨。乐陵县孔镇公社、宁津县尤集公社、商河县殷巷公社等地,多处出现喷水冒砂。德州、聊城、淄博、惠民4个地市,先后有10余口水井自流。

总之,德州历史上虽然多次发生地震,但均不是地震中心,境内地震均为外地地震波及所致,除弘治十五年(1502年)与康熙七年(1668年)两次地震外,其余11次造成的危害均属较轻。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对地震减灾建设的重视,地震对人们的威胁正变得越来越小。人们面对地震这个恶魔,既不要紧张,更不要信谣传谣,只要在政府的组织下积极应对,即可把损失降到最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