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强力打造全国特色产业名城

到2035年,全面建成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中独具魅力的版块


(资料图)

近日,在安平县河北鹤煌网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查看丝网织机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焦磊、马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11月4日召开的衡水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中独具魅力的版块,基本实现全国特色产业名城、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生态宜居美丽湖城和京南现代物流基地、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功能定位。

特色产业是衡水市经济增长和区域竞争的有力支撑,目前共涉及工业32个行业、4000多个品类,占据工业经济半壁江山。今年前三季度,该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经济发展专项考核中位居全省第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7.7亿元,增长8.3%,全年将突破1000亿元。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完成营业收入1756亿元,同比增长16.8%,8家企业被省认定为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按照省委提出的“要努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先进位”要求,瞄准未来五年目标,衡水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强链补链、龙头培育、项目建设、开发区能级提升五大行动,在争先进位、勇闯新路中全面推动各县(市、区)的整体实力在全省实现位次前移。

做强做优县域经济。聚焦17条重点产业链,着力延链、强链、补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市域主导产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安平丝网、景县橡塑产业、枣强毛皮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500亿元、600亿元、360亿元,8个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化与中科系合作,吸引北京更多创新资源、更多研发成果到衡水聚集转化,建设北方最具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试验转化基地。持续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生态。实施领跑者计划、育龙工程,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企业标准“领跑者”。同时,提升开发区能级,力争13家省级开发区营业收入实现翻番,营业收入超千亿园区达到3家。

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分类推进县城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基础设施,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实施电商赋能工程,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闯新路十大攻坚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实“三最”营商环境。加强企业上市前政策扶持,推动上市公司数量连年攀升。实施东出西联对外开放战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推动出口基地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衡水国际陆港,巩固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建成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引领区。加强衡水湖保护修复,衡水湖旅游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努力建成北方平原地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抓紧抓实“节、引、调、补、蓄、管”六方面举措,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并持续扩大成果,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全覆盖,努力建成北方地区节水样板城市。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成生态园林城市、无废城市,努力建成清洁绿色城市先行区。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抓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帮扶改革、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八大行动”。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加强医联体建设,深化京衡中医药“名片”工程,发展壮大康养产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共同开创衡水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