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耳朵,结构非常精密、功能复杂,而且会因受到噪声、疾病、外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今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专家提醒公众,听力损失并不罕见!教你如何听得安全。


(资料图片)

这些声音听不清 尽快就医

听力损失其实并不罕见!双耳的听力阈值不低于20分贝时,就是听力正常。当不能像听力正常的人那样听到声音时,就出现了听力损失。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超过5%的人(4.3亿)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预计到2050年,近四分之一的人(25亿)将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将有十分之一的人(7亿)发生残疾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不一,从轻度到重度,可以影响一侧或双侧耳朵。 如果听力损失极度重度,也就是基本或完全听不见了,就是耳聋。

如果出现持续的耳鸣、难以听到高音调的声音(如门铃、闹钟或电话)、在嘈杂环境或电话中难以听清对话时,听力很可能已经受损,应前往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听力检查。

娱乐噪声 或让10亿年轻人听力受损

听,是为了获取声音信号。但是,当声音以一种不适宜的形态出现,就会成为对听力的最直接伤害。

危害听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耳部感染和疾病、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暴露于噪声或化学品等。这其中,噪声暴露的危险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普遍。

暴露在巨大的声音中会对耳蜗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而耳蜗结构对正常听力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当声音超过80分贝、每周持续的时间超过40小时,就会损伤内耳细胞,从而导致听力损失。声音的强度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听力损失的风险也越大。

来自娱乐场所或个人音频设备的高音量声音,正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12~35岁人群中,有超过10亿人存在发生永久性听力损失的风险,这个风险常常是由于暴露于过大的娱乐性噪声造成的。

“听”得安全 这些细节需要注意

音量、持续听声时间和暴露于巨大声响的频率都会对听力产生影响。声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失的风险就越大。安全的聆听方式就是要我们采用不危害听力的行为来听声,这就需要:

科学使用个人音频设备 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调低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在嘈杂环境中也不要佩戴耳机。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具有内置安全听声功能的设备,以便监控声音暴露情况。

警惕嘈杂的外部环境 身处于嘈杂的环境中时,要尽量远离音源,如扬声器或放大器。 必要时应使用耳塞等护耳器具。同时,应要减少暴露于巨大声音的时间,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耳朵。这有助于耳内感觉细胞恢复。

重视听力损失的预警信号 如果存在持续的耳鸣或难以听到高音或对话困难,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此外,长期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的环境中的人,如长期在嘈杂场所工作,还应每年检查听力。

听力是否下降 快来答题自测

您如果有以上情况,很有可能是听力有所下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1.你可以听到声音,但听不清;

2.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困难;

3.只有面对讲话人时,才能理解清楚;

4.你觉得别人说话似在嘟囔或含混不清;

5.你必须要让人重复一些内容;

6.你需要将电视音量调到比别人大的位置;

7.你发现自己并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8.参加会议、去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觉得有些困难;

9.除非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或门铃声;

10.你感到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耳鸣)。

文/本报记者 李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