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各地相继发现猴痘病例,老百姓该如何防控?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3年6月北京、广州接连发现猴痘确诊病例,其中主要是境外输入性病例。在WHO宣布猴痘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中国内地发现的病例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
那么猴痘是什么?还会引起大流行吗?
(资料图)
第1点
—The first—
猴痘是什么?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以往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
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区的国家先后发现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间传播。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积极了解猴痘防控知识,有助于我们做好健康防护。
第2点
—The Second—
猴痘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2022年以来发现的多数猴痘病例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
人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第3点
—The Third—
感染了猴痘会有什么表现?
猴痘病毒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先是出现寒战、发热(多在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图源:soogif
2-4周后结痂脱落,轻则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可长达数年。
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2022年以来发现的病例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
第4点
—The Fourth—
猴痘的治疗与预后怎样?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
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第5点
—The Fifth—
如何避免感染猴痘病毒?
1
国外旅居者
若21天内在国外有过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机构进行咨询和报备;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2
计划出国人群
应了解当地猴痘的流行情况,勤洗手,避免接触猴痘病人,如有发热起疹等症状及时就医。
3
高危人群
应做好自我防护,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
PS:高危人群包括:具有暴露风险的医护人员、多性伴者、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
4
一般人群
拒绝野味。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
平时注意清洁,做好手卫生,不与猴痘患者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