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条流域水系纵横交错、78座湖库星罗棋布、80万亩稻田湿地蔚为壮观,全域湿地保护率达52%,湖城相依、人景相融的美丽画卷让人流连忘返……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落下帷幕,重庆市梁平区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西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守护大美湿地,离不开法治力量。近年来,重庆市梁平区检察院把湿地保护纳入公益诉讼重要范畴,推动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努力以检察履职助力城市和湿地共生共长,交出一份高质量的检察答卷。


(相关资料图)

拔掉生活污水直排的管子

绘就“一河碧水、两岸美景”

水是湿地的灵魂。而龙溪河作为梁平人的母亲河,不少人傍水而居,这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2020年3月,梁平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巡河中发现,龙溪河个别河段水面漂浮有生活垃圾,附近居民聚集区的生活污水直排龙溪河,污水泡沫直接从洗衣池流到河里……经检测,存在问题的河流段水质均为劣Ⅴ类。2020年4月,该院据此正式立案。

污水的根源在哪?在经过走访周边村民后,检察官找到问题所在:周边的污水处理设施修建不到位导致污水问题始终断不了根。

“污水治理,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该院检察五部副主任幸山崎坦言。为切实解决污水直排问题,该院随即邀请相关行政部门召开座谈会,研究整改措施,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相关单位收到建议后,承诺会把相关建议落实落细。

整改措施刚要落地时,不料,一个新的问题冒了出来:高额的整改资金从哪里来?

“这些居民聚集区散落四处,如果要把污水管道连入市政管网,距离长、成本高,以我们自己的财力实在是捉襟见肘……”各乡镇都道出了心中所虑。

“能否把这几处污水整治项目纳入龙溪河PPP项目?”幸山崎提出了一个想法。

“能行吗?”不少参与整改的工作人员也有疑问。

幸山崎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其实,早在2018年,梁平区与三峡集团就以PPP模式合作推进了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项目(一期)。

“这个项目涵盖污水防治,如果能把整改项目纳入全区的‘大盘子’,困难自然迎刃而解。”幸山崎解释道。

经各方多轮积极磋商,该区将部分污水整治项目纳入龙溪河PPP项目,对那些因故未被纳入的项目,则单独投入资金,用于新建污水处理站和污水管道。除此之外,各乡镇还采取在居民点新设垃圾箱等具体措施,长效地解决垃圾投放问题。

“现在,龙溪河流域整体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出境水质稳定在III类,水生态持续向好发展。”在回访中,看到眼前情景,幸山崎介绍说,全域治水保护湿地聚焦6条主要河流,按照“截污、处理、自净”思路,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制,与毗邻区县检察机关签订联动共治协议,形成治水合力,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堵住违规销售农资的口子

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梁平区拥有80万亩稻田湿地,素有“川东粮仓”美誉。随着“乡村小微湿地+”发展模式推广,这也意味着检察机关不仅要盯着“水”上,更要放眼“农”上。

“‘乡村小微湿地+’是梁平区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绿色探索与实践,现已构建起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形成了四大生态支柱产业。”梁平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阳彬表示,“农业生态占四大支柱产业一半,要求检察机关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上,找准工作着力点。”

为此,2021年7月,梁平区检察院开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发现11个乡镇的农资经营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违规销售限制使用农药、未开展农药废弃物回收工作等问题。

“农资产品使用管理尤为重要,但部分农资经营者却存在‘一卖了之’的问题。”

“限制使用农药毒性大、残留高,农药包装被直接丢弃在田间地头,会对土壤、水质造成直接污染。”

……

一个“农”字道出了检察机关的使命。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2021年8月,该院针对现有的污染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向各责任主体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加强对农药经营的监管。

依法收缴、下架违规销售的农药产品,下达限期整改责令书要求经营者建立购销台账,对农户开展科学用药宣传培训,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农药经销商建立回收点+补贴农户收回”模式在全区建立100家回收点,推动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理全面铺开……

如今,在检察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打破非法捕捞生态鱼的网子

守护“鱼翔浅底、百鸟争鸣”

“天气好我就来跑步,今时不同往日,现在这里干净得很……”在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运动的市民感慨道。

曾经,双桂湖污染严重,水质一度降至劣Ⅴ类。经采取一系列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措施后,如今的双桂湖已经成为了“三峡风景眼·重庆生态湖”。

其中,增殖放流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了双桂湖不再受污染的侵扰,更为了长效的生态保护,近年来,林业部门通过轮捕轮放的方式,在双桂湖累计放流鱼苗60多万尾。

“生态鱼,护生态。”幸山崎介绍说,“增殖放流的鱼苗多以鲢鱼、鳙鱼为主,它们能够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但不曾想,盗窃团伙也把这生态鱼当成‘餐桌鱼’。”

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某盗窃团伙多次在凌晨非法捕捞湖中的鲢鱼、鳙鱼等3000余斤,获利15000余元。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后,2021年4月,案件被移送至梁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虽然该湿地公园非天然水域禁渔区,但湖中的鱼类资源属于公共财物,捕捞行为已经损害了湿地生态。”承办检察官表示。

2021年5月,因犯盗窃罪,该团伙成员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8至9个月不等。

案件虽已结案,但造成的生态损害又该如何修复呢?

“该团伙成员承担了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他们未对受损的生态进行修复。”幸山崎表示,该院于是向区林业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督促该团伙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

“一、二、三,放!”2021年12月,梁平区林业局完全采纳检察建议,利用该团伙缴纳的生态补偿金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鱼苗们在市民的见证下奔向湿地乐园。

“这生态鱼是真的不能抓……”围观的市民发出感慨,该案起到了“办理一案、警示一片”作用。

生态鱼案件的办理只是梁平区检察院履职助推湿地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

400余亩荇菜点缀湖面,277种野生动物与623种野生植物和谐相处……是“湿地画廊”铺就生态绿毯的精彩写意。

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阳彬坚定地说:“我院将继续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全力做好湿地生态保护‘后半篇’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