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浙江省女子监狱礼堂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十年坚持改变
“对对对,旗袍放这里。”这两天,七监区教导员张旭琴踱来踱去,演出排练和展陈布置,让她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在准备监狱第十届丝绸文化艺术节的演出节目和展览作品。”
【资料图】
自2013年举办首届丝绸文化艺术节以来,省女子监狱不断丰富丝绸文化品牌内涵,赋予罪犯改造新的时代意义。以“丝绸文化”为载体,以“艺术修心”为特色,成为深化监狱法治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王小棋(化名),作品绣完了吗?”布置完展出,张旭琴又急匆匆地跑去向刺绣组罪犯“催稿”。她介绍,为今年艺术节准备的作品是杭绣里的乱针绣,取材于民警的画,共有5幅,寓意忏悔、服法、启迪、熏陶、洗礼。“这系列作品代表着民警在改造工作上的成果,也代表着罪犯通过改造迎来了生命中的春暖花开。”
张旭琴说,女监民警一直坚信人是可以改造的,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疫情防控时期,民警一直坚守岗位护卫平安。“这幅作品,其实绣的是我们的坚持,也是罪犯的改变。”
这十年践行者受益者
“已经绣到第3层,在收尾了,张警官!”2013年,在丝绸文化的影响下,罪犯王小棋加入监狱刺绣组。为了在第十届丝绸文化艺术节上展出,王小棋和刺绣组其他罪犯一起,在民警的带领下,从临摹、铺底、上色、调色,直至修改,要将一根根细细的丝线“劈”成几丝、几十丝。小小的绣花针在她们手上成了一根根画笔,泼洒出五彩斑斓的人和物。“总共要绣4到5层,400多种颜色,到现在最后收尾,已经花了10个月时间。”
“我刚进监狱服刑时,对人生已经绝望了,是艺术让我对漫长的刑期不再恐惧,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赢得一个全新的未来。”王小棋说,从2013年开始,她参与每一届丝绸文化艺术节,还多次穿着象征着破茧成蝶的美丽旗袍坐在绣架前,展示丝绸文化的魅力。
《春暖花开》
让王小棋最难以忘怀的,是2018年的艺术节。“我穿着自己绣的旗袍,绣架上是即将完成的《春暖花开》,警官、参观嘉宾还有余知音老师一起走向了我,鼓励我说‘绣得比照片还好!继续坚持学习,以后可以在这个专业领域好好发展’。”回忆过去,王小棋眼底情不自禁地泛起了泪光,“感恩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
这十年迎来阳光绘出未来
王小棋所说的余知音老师,是来自浙江省文化馆的监狱特聘专家。2013年初夏,余老师第一次走进省女监,也是从那年起,她每周都会线上线下对罪犯进行两次丝绣培训。起初,余知音还有些担心,刺绣操作必须有针、剪刀,万一她们想不开,自残怎么办?但当她第一天走进大墙内,看到罪犯期待的目光,顿时心安了。
“刺绣能让人心平气和,她们真的是把画卷上的人物当成自己在绣。”余知音说,重复的一针又一针,其实很枯燥,但守得住寂寞才能有收获。
“一方面是带给她们一种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她们在一针一线当中能够慢慢沉淀下来。在专注中,慢慢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产生对未来的希望。”
当看到罪犯因为刺绣而发生改变,余知音也由衷地为她们高兴,“希望把对她们的教育帮助当成一项事业做下去,让她们在艺术教育中破茧成蝶,羽化重生,慢慢绘出了人生新篇章。”
省女子监狱丝绸文化艺术节走进了第十年。这十年,丝绸文化品牌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结出了丰硕的改造成果,孕育出丝绣、布贴画、剪纸、书画、话剧、二胡、古筝等8个习艺课堂,以及优秀作品200余件,6700余名罪犯获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初、中级技能证书。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吐丝成茧,蜕变还会远吗?
以十年为跨度,省女监将丝绸文化作用于教育改造,让罪犯静心改造、重塑人生。通过“丝路绣心”这一品牌的深耕,在打造具有女监特色的品牌监区文化路上,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使罪犯在艺术的教育和洗礼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树立起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我们始终坚信罪犯是可以改造的这一理念,用丝绸文化让教育改造润物无声,用丝绸之美编织走向新生的锦绣画卷。”省女监教育改造科科长周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