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呛人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浓烟封住了隧道口,尽头处火光闪现。有警车鸣着笛穿透白幕,呼啸而来。
交警杨真华跳下车,抄起喊话器冲进隧道,挨个拍打车窗:“停车!停车!前面有车辆自燃,不要往前开了!”
整整60分钟,在足有2099米的隧道里,交警往返穿梭,直到确保无人因缺氧窒息,方才拐进紧急停车通道,佝着腰大口喘气,胸脯一起一伏,脸颊斑驳,像画了“烟熏妆”。
这是发生在贵州六盘水发耳隧道的一幕。当天,肇事车驾驶员支某刚驶入隧道,车辆水箱便开始冒烟,不过10分钟,火苗蹿起吞没了皮卡车。所幸交警联合多方紧急救援,最终事故车辆被拖离现场,道路才得以畅通。
目前已建成的、高度排名世界前10名的桥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有5座。路通之后,“桥梁博物馆”要如何破解农村交通安全的新难点?近日,一辆满载着特别礼物的“交通安全大篷车”翻越重山,抵达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
山凿开了,荷包鼓了,“大篷车”来了
普安,这个县名来自于“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它也见证了贵州的天堑变通途。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这是500多年前,王阳明来到贵州时的感叹。作为平均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原山地省,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3%,更为严峻的是,其中喀斯特地貌超六成。
“无路”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不便,更是发展瓶颈。“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千岩万壑和急遽奔流,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建成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交通项目。
曾经“飞鸟不通地”,如今轻车能过万重山。
“路通了,桥修了,人多了,百姓也富了!”2020年3月,普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个“中国古茶树之乡”终于实现脱贫“摘帽”。从千山万壑到“万桥飞架”,黔货出山更加便捷,“网红打卡”声名鹊起,乡村振兴的步伐铿锵。山区人民和大山实现了“和解”与“共赢”。
目前,贵州已建成公路20余万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00公里,农村地区机动车保有量以平均每年1000万辆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交通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安全风险也随之叠加。尤其是农村、山区,弯道、上下坡多,地形条件复杂。长安君此行到普安,行车通过全球最高桥梁——北盘江大桥,经历了长达20余公里的“大下坡”。如果叠加旅游旺季,外地司机不熟悉路况,各类交通安全隐患较大。
“三轮车能载人嘛?”“一盔一戴是啥,坐后座还系安全带哈?”“没有驾驶证,能开摩托不?”
贵州的交警铁骑们,几乎每天都要反复面对各族乡亲、各路口音层出不穷的这些问题,宣传教育任务落在肩上。为传播法治理念、助力乡村振兴,一场富有地域特色的交通安全宣传“大戏”在贵州普安热闹开演。
怪石山沟里种出“金银花”的他为孩子而来
4月19日,春日正好。交通安全大篷车“童”行美丽乡村巡回宣传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一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公安部定点帮扶办、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共同主办。
以天为幕,以大地为舞台,背景里漫山遍野的翠绿影影绰绰;最合时宜,最暖人心,把交通安全知识和大众文艺相结合,传播交通安全文化,甫一揭幕就迎来里三层外三层的乡亲。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少儿,偌大的茶园广场满满当当,有闻讯的村民拎着干粮,一早就赶来蹲守“点位”。
“山花开的时候你来啰,茶树嫩嫩的刚发芽,金色的盾牌你闪着光哟!那么多跟着你的小脚丫欸……”一曲由民警、青年教师和小朋友共同演绎的《山花开了》拉开大幕,黔西南“护安畅”与“乡村美”的画面在眼前次第展开。夕阳西下,灯光洒在斑斓的色块,台下熙熙攘攘的人头如水波一般涌动。上千双眼睛和手机镜头、“长枪短炮”一起瞄准了舞台,无人机在上空盘旋。
点点星河、衣袂翩跹,由民警和小朋友演绎的《礼赞茶园镇》,用音乐剧将交通安全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歌曲《平安交通亲子行》《温暖大地心》,将贵州交警护百姓安全的誓言娓娓道来。布依歌舞灵动轻曼,苗声苗音沁人心脾。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交通安全公益宣讲人朱昌国也来了。他所在的兴义市冷洞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十年前,我们生活很艰苦,没公路、没有电,吃的都是‘望天水’,村民人均年收仅3000多元。十年间,冷洞村做成了过去祖祖辈辈想做但未做成的事。”
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引导下,朱昌国和乡亲们在怪石嶙峋的山沟沟里种出“希望之花”,从传统的金银花产业起步,打造出了铁皮石斛、蛋鸡养殖、肉牛养殖等多元化产业。如今,村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住楼房、开轿车,“车多了,可不能事故多”。朱昌国语重心长,倡导乡村振兴的“下一代希望”都能文明礼法守交规,做“小小交安宣传员”。
“喝了酒开车就这样歪来歪去的,太危险!小朋友们记得啊,红灯停绿灯行,一慢二看三通过……”活动现场还有交警绘声绘色的讲演,歌曲《安全“童”行》节拍明快。主持人鞠萍姐姐牵着孩子们,走进“交通安全体验营”,沉浸式学习“斑马线、视线盲区和乡村道路出行”等交通安全知识,交互式体验“超员超速、酒驾醉驾和不系安全带”的交通违法危害。
不识字的“嬢嬢”,为何交规条条清楚?
还记得“打出滑溜”执勤的网红交警吗?
2020年入冬以来,在“急冻式”降温侵袭下,西南一隅的贵州一度迎来最冷天气,路面凝冻结冰。平日严肃的贵州交警蜀黍们开启“滑冰”式执勤模式,踉踉跄跄,边走边打滑,对着镜头喊话驾驶员“注意安全”的视频火上热搜,网友们“笑到不行”后“心酸又心疼”。
道路交通安全离不开交警暖心服务,也有赖知识普及和精细化管理。贵州公安交管部门聚焦“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主线,以“美丽乡村行”为抓手、“交通安全我先行”为载体,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联动教育部门开展“交通文明岗”“少年励志夏令营”活动。扎实推进“两站两员”建设,组建1个巡回宣讲团和72支宣讲小分队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讲,通过农村大喇叭广播剧、以案释法短剧和案例警示教育片,共同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建构道路交通安全良好生态环境。
“我虽然不识字,但交通规则条条清楚的。现在村民们出行,都知道遵守交规,通过路口的时候离大货车远点。”上了年纪的“嬢嬢”在活动现场对长安君说。
截至目前,全国交通安全大篷车“童”行美丽乡村巡回宣传活动已走过10个省(市)。从黄河之畔出发,山西运城、陕西华阴、重庆江津、福建宁德、海南万宁、贵州普安,一路过关破险,一路坚定发声,一路惊喜惊艳。
累计行程超过1万公里,大篷车活动所到之地,通过一处体验营、一堂直播课、一轮宣讲培训、一场主题展演,每场展演直播总播放量均超200万,带动线上线下联动、区域交流互动,共有700余万名青少年参与了线上虚拟“儿童交通安全体验营”的学习。正如《山花开了》歌中所唱:“感谢你教我坚持,教我勇敢!”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的前提是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唯有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到田间地头,把道交法规树立于阡陌路径,才能让老幼妇孺平安出行,避免因伤返贫的悲剧,才能确保致富路上永无后顾之忧,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大篷车”已到站,普及交通安全没有终点。下一站会停靠在哪儿?让长安君听到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