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朝名将,我们能想到很多人,比如忠心耿耿的杨家将,又比如为国尽忠却被奸臣害死的岳飞。由于宋朝长期处于被入侵的危险境地当中,所以也出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当然,与之对应的是,也出现了许多民族败类,如秦桧等人。但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宋朝有一位大将,既是国家英雄,又是被世人唾弃的民族败类,甚至在后世的戏剧中作为一名反派、丑角。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他与世人所熟知的并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他就是宋朝名将,潘美,后世戏曲中也称他为潘仁美。与戏曲中奸臣的形象不同,历史上的潘美可谓是宅心仁厚,忠心耿耿。
潘美年轻时就跟着柴荣建功立业,为柴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打仗时骁勇善战,勇猛无匹,因此柴荣也十分看重他,对他委以重任。在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潘美深得赵匡胤的信任。当时陕西有一支部队被赵匡胤视为眼中钉,他一直都想除掉这支部队,因此他派遣潘美前去劝降这支部队的将领。
其实赵匡胤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但他没有想到,潘美竟真的单枪匹马进入敌军,成功劝降敌军将领,这让赵匡胤喜出望外。潘美在柴荣手下时打仗就非常骁勇善战,在来到赵匡胤营下之后,也为赵匡胤立下许多功劳。赵匡胤南下灭唐时,潘美率军势如破竹,很快便剿灭敌军,并生擒南唐皇帝刘鋹,因此说他是北宋的开国功将一点都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北宋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最终却成为百姓口中的民族败类,实在令人唏嘘。
(相关资料图)
潘美剧照
事情还要从杨家将之一杨业说起。杨家将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们世代忠心耿耿,家族大半几乎全部战死,为北宋抵御外敌。然而非常残酷的是,即使如此,北宋统治者对他们却一直都在暗暗提防。杨家将是北汉之人,后来才归降宋朝,因此对于宋朝来说,他们仍旧是外人。所以,宋朝一方面非常重用杨家将,发挥他们家族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与外敌作战;另一方面又经常对他们进行打压。在这种情况下,宋朝的许多将领也对他们心生间隙,经常面和心不和,杨业自然也遭到了这种不公的待遇。
辽进攻北宋时,杨业与王侁被派遣率军迎敌。大辽的实力非常强大,他们的部队极多且战斗力很强,但更棘手的是,王侁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王侁没有深刻认知对手的实力,过于轻敌,且邀功心切,因此他主张从正面硬攻,与辽军决战,一举歼灭敌军。但杨业十分冷静,他非常清楚自己所率领的军队与辽军实力悬殊,所以他主张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但王侁坚决不同意,要求强攻,杨业无可奈何,只得同意。
在开战之前,杨业知道此战凶多吉少,因此他找来潘美,让潘美率军在陈家谷口埋伏,若是自己兵败撤退,潘美可以在这里接应,说不定还可以借此反击,打败辽军。潘美认为杨业的考虑非常周密,因此他支持杨业的计划,并率军在陈家谷口设下埋伏。
但说来可笑,开战之后,第一个撤退的竟是一直主张强攻的王侁,他见势不妙,立刻率军撤退,而且他在见识到辽军的战斗力后,认为陈家谷口根本抵挡不住辽军的进攻,并且他认为为了掩护杨业而在陈家谷口坚守非常危险,所以他要求立刻撤军,潘美也没有坚持,在王侁走后也率军从陈家谷口撤离。就这样,本以为能够得到接应的杨业率军撤到陈家谷口之后发现竟然没有任何援兵,他心生绝望,但仍旧率军与包围自己的辽军厮杀,最终被辽军俘虏。辽军非常赞许杨业的忠心,他们许给杨业丰厚的条件,想要他归降,但杨业宁死不屈,宁愿绝食而死。
这件事情传出之后,群情激愤,北宋百姓皆愤慨难解,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要有人出来负责。而这个不幸的人便是潘美,有人传说潘美素来不喜杨业,嫉妒他的才能,因此才故意害死杨业。皇帝知道杨业绝食而死后也终于心痛不已,他流放王侁等人,并将潘美连降三级。削官其实并不致命,最让潘美无法接受的是百姓对他的口诛笔伐,潘家几乎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多年之后潘美的后人仍旧被戳着脊梁骨,他们为了生活只能改姓,以此来避免诋毁和谩骂。
杨业之死潘美当然负有责任,他没有坚守陈家谷口,在王侁离开之后也率军撤离,最终导致杨业孤军难支,最终惨死。但若说杨业之死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王侁等人的刚愎自用与朝廷对杨业的不信任,但后者在当时显然是一个不能说的敏感问题,因此势必要有一个人出来背锅,潘美就是这个背锅的人。
杨业剧照
戏曲是一种需要极端和对立的艺术,为北宋立下汗马功劳的潘美到了戏曲当中成为奸臣潘仁美,这些都是为了艺术效果所进行的改编。就这样,一代名将,南征北战的潘美,相差一个字变成潘仁美,最终却落得一个世人唾骂的凄惨境地,背了上千年的黑锅,实在令人唏嘘。只是,就这样,南征北战为宋朝立下功勋的潘美,最后被世人唾骂,还是令人唏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