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2枚原子弹。随着蘑菇云的升空,当天死亡人数达到6.7万,另有无数人受核辐射影响,在病痛中死亡者无算。原子弹的威力已十分了得,而氢弹的当量是原子弹的千倍万倍,没有哪个国家敢轻易动用。鲜为人知的是,美国后来居然在其盟友所在的欧洲投掷氢弹!


【资料图】

图: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时的情景

美苏冷战时期,为应对苏联的核威胁,美军经常派战略轰炸机携带核武器进行战备执勤,但美国空军向来对核武器的管理不很重视,多次险些酿成核爆事故。1966年1月17日,一架B-52轰炸机携带4枚氢弹执行高空巡逻任务。这架飞机在美国西海岸的约翰逊空军基地起飞,穿过大西洋,来到地中海,准备返航时在西班牙上空进行空中加油,负责加油的是KC-135加油机。

图:KC-135加油机为B52轰炸机加油

当时,空中加油还在使用硬管式加油系统。这一系统本身操作难度系数就较大,加上速度没控制好,两个巨无霸竟在空中来了个“亲密接触”,意外相撞了!试想一辆运弹车与一辆油罐车相撞,是何其惨烈的场面。

KC-135加油机当场爆炸,机上人员全部殉难,B-52轰炸机上一个发动机被引爆起火,飞机急速下坠。这时,飞行员做了一个明智而大胆的决定:将这4枚上了安全锁的氢弹投下去,以免在迫降时意外触发氢弹。他刚刚释放氢弹仅几秒钟,轰炸机的油箱爆炸,幸亏氢弹投得及时,不然欧洲人抬头就能看到另一个炙热的太阳了。

事故发生后,美国军方炸了锅,人员装备的损失先放在一边,4枚氢弹去哪了?由于这4枚氢弹都上了安全锁,只要减速伞打开,撞地是不会爆炸的。他们最要紧的事,是把氢弹找回来。很快,美军在西班牙的帕利玛雷斯附近找到了3枚氢弹。尽管氢弹没有爆炸,但还是局部受损,致使该地区核辐射泄露十分严重。后来美军光是挖走受辐射的土壤挖了好几百吨,全部运回美国本土处理了。然后,他们的麻烦的是还有一枚氢弹没有找到!

图:氢弹打捞上船的情形

随即,美军在附近的地域进行了数次拉网式排查,都一无所获。美军将范围缩小到地中海海域,调集海军舰船封锁了这一区域,用雷达、声呐、水下机器人、蛙人等一切能想到的手段展开搜索。但帕利玛雷斯沿海礁石密布,崎岖不平,搜索进度十分缓慢,直到事故发生后的第79天,才找到了这枚氢弹。在失控近三个月时间后,氢弹终于回到了美国人的手中。

图:搜索人员争相与氢弹合影

美国经此一事,应该会深刻反思吸取教训了吧,然而并没有!就在帕利玛雷斯事故之后仅两年,还是同一机型的B-52轰炸机,还是携带4枚氢弹,还是高空巡逻,事故再次重演。

1968年1月21日,一架B-52轰炸机在执行“Chrome Dome”任务(即保持在苏联边界全天候有核武轰炸机巡逻执勤)时,一名机组人员觉得坐垫太潮湿,不舒服,于是将其放到暖气通风口处烘烤。后来一忙起来把这事忘了,当飞机到达丹麦格陵兰上空时,坐垫温度过高着火,并迅速引燃了机舱,整个机舱烟雾弥漫,机组人员在未进行任何迫降的尝试下,就“果断”认为火势无法控制,飞机已失控,直接弃机跳伞了。

图:美军的B-52轰炸机

这次事故,除1人殉难外,有6人获救,人是保住了,但氢弹呢?至少应该先投下去吧,毕竟这是有经验可循的啊。但事实上,氢弹还在飞机上,这架无人驾驶的飞机载着4枚氢弹直接撞到了格陵兰的冰面上。

美军不敢怠慢,依托不远处的图勒基地进行搜寻。这个基地是1946年美国在丹麦建设的海外基地,图勒基地的人员奉命在冰天雪地里搜寻,最终在飞机残骸附近找到了3枚氢弹,发现氢弹全部已经破裂,放射性物质已经严重扩散,周围的冰雪被融化后,又凝结成了黑色物质。美军采取同样的做法,将受污染的冰雪收集运回美国处理。

图:B52轰炸机格陵兰坠毁解体

这当然还没结束:另外一枚氢弹呢?这次美军没有被幸运女神眷顾,他们后来出动了多艘潜艇和水下机器人寻找,但北冰洋毕竟不像地中海,范围广而且环境要恶劣得多,这枚编号为78252的氢弹,至今躺在冰冷的北冰洋的深处,没能找到。

美军在核武器上的管理懈怠和失误,让欧洲各国倍感恐慌,纷纷禁止美军在其国土上空运送核武器,美军被迫终止了“Chrome Dome”任务,改用其他手段与苏联对峙,欧洲暂时躲过了被美国盟友“核爆”的威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