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汉武帝经常会为匈奴的事情犯愁,所以后来霍去病将匈奴收拾的服服帖帖的,汉武帝自然开心。霍去病立下了多大的功劳,想必世人的心里也明白。可当时的史学家司马迁并不怎么认可他的功绩,在描写这段历史的时候,表面上看着是对他赞赏挺高的,但司马迁在记录的时候却运用"春秋笔法",结合种种现象,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一个结论:司马迁并不怎么肯定这位大将军。
司马特地为霍去病、卫青写了一部列传,而且写法甚是奇特。从霍去病出征,再到击败匈奴的整个过程,司马迁都给记录下来了,但他的功劳是通过皇帝的诏书侧面书写的。如果不仔细品读,估计不会有人真正理解司马迁的意图。他用这种手法,通常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第一,宣扬汉武帝的恩宠;第二,否定武帝和霍去病,因为在司马迁看来,霍去病的功劳并没有很大,只是被皇帝夸大了而已。这两种意思都表达了一个概念--"汉武帝在不断提拔霍去病"。
而且在记录霍去病最大功劳的时候,司马迁特意强调,霍大将军费了很大的心思才将河西收腹。原文的"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意思即投降的士兵不过几万人而已,却被说成了十万。就连汉武帝也认可这个数据,可是司马迁这个说法很明显是偏向匈奴的。
霍去病明明功劳甚大,为什么司马迁不看好他呢?
首先,司马迁并不看好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对于汉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追着匈奴打的行为,司马迁是不赞同的。他认为这是一种既对自己不利又对敌人不利的做法。为了表达自己这种政治立场,司马迁和特意给匈奴写了一部列传,按常理来说,既然他是汉朝史学家,就不该为敌国书写列传,但司马迁偏偏这样做了。
再就是对于皇帝的用人观念,司马迁表示反对。既然是专门记录历史事件的人,司马迁自然非常清楚皇帝的用人观念,只要皇帝喜欢的都能够得到重用,如果碰上自己不喜欢的,哪怕这个人的能力再强,立下再大的功劳,同样不得重用。这种用人方法绝不是一个明君所做的。总之,司马迁这么写就是在告诉世人:汉武帝的用人方法是不可取的。
在司马迁的世界观中,无论是霍去病还是卫青,功劳确实很大,但是如果没有卫子夫,想必两个人的成就也不会如此高。他也在向世人透露一个消息:两个人的功劳并没有很大,只不过是汉武帝提拔他们而已。
对司马迁所写内容的真实性,世人还是很相信的,很少有人考虑他在书写历史的时候是否带着个人观念。所以我们在看待他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时,也应该用理智的态度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