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神探狄仁杰》系列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系列,其中好评度最高的是第一部和第二部。不过与第一部相比,《神探狄仁杰》第二部在细节就有些马虎了。比如《神探狄仁杰》第二部经常称狄仁杰为"阁老",但这在唐朝历史上根本不可能。

对中国古代官制历史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唐朝的中央制度为"三省六部制",朝廷的官方命令都要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程序才能生效。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为中书令(武则天时期名为"凤阁内史"),副长官为中书侍郎。

除了中书令和中书侍郎之外,中书省最重要的属官就是中书舍人。贞观年间,唐太宗建立制度:涉及朝廷大事的相关文件必须先由中书省下属的五位中书舍人写出草稿(或意见稿)并署名,再送交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审阅,史称"五花判事"。

因为"五花判事"的规定,所以中书省的日常工作基本是由中书舍人负责的。随着中书省的影响越来越大,中书舍人的权势也越来越大。因为中书省在唐朝也被称为"台阁"或"凤阁",所以负责中书省的日常工作的中书舍人也就被称为"阁老"。

政事堂制度确立和完善后,中书省与门下省经常共同办公,门下省的某些资深属官有时也被称为"阁老"。但直到唐朝灭亡,"阁老"都是中书省与门下省下属官员的常用名称,而中书省与门下省的长官以及其他宰相是不会被称为"阁老"的。

正因如此,称宰相狄仁杰为"阁老"相当于称首相为"常务秘书",在真实的历史上基本不会出现。狄仁杰在历史上的尊称是《神探狄仁杰》第一部出现的"国老",而不是《神探狄仁杰》第二部经常出现的"阁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