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料图)
明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被文官以及后世许多人痛批为"阿姨控",说他能力不行,朝堂上乌烟瘴气一塌糊涂,远远比不上他儿子"众正盈朝",但如果仔细问的话,似乎对这皇帝干了什么坏事,好像也说不出什么二三四事,说来说去好像也就是个宠幸宦官和"阿姨控"的罪过,然而,这两种罪过放在封建王朝皇帝身上,尤其是明朝皇帝身上,简直是标配,好像没什么值得批的。
被后世文官狂黑"阿姨控"的明宪宗朱见深
这个神奇的皇帝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明宪宗。明宪宗被文官认定的两大罪名一个是宠幸宦官,设立西厂,另一个为文官诟病的则是宠幸万贵妃这个老阿姨。然而要这么说的话,当初设东厂的永乐皇帝是不是也该被批一批呢?至于宠幸后妃,这更是无厘头至极--皇帝爱谁谁谁谁,关文官什么事儿,他们着什么急呀?
明朝宫廷
更何况,这位明宪宗在位期间,还是确确实实干过不少实事的--比如说把他爹明英宗留下的荆襄流民大叛乱的坑给填起来了、把蒙古部落势力从河套驱逐出去了、派兵将有反叛动向的东北女真进行了剿灭,因此这么看的话,这个明宪宗其实水平也还是有的(对照崇祯,实在是甩两条街都不止)。
都说坑爹,但明宪宗的爹,是真的坑儿子
明宪宗的爹是明英宗,明英宗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而且之前笔者还特地写过一篇文章讲这位爷,一言以蔽之,是个特别差劲的皇帝。
土木堡之变
而且对于明宪宗来说,这位明英宗,实在是坑儿子的一把好手:第一次坑儿子是当年夺门之变,当时的夺门之变等于是爹把儿子的皇位抢走了(景泰皇帝没有儿子,自己又病重了,所以等于是明英宗抢明宪宗的皇位);第二次坑儿子是荆襄流民大叛乱的坑,这个坑很大很大,基本上就是明末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那种规模,百万级别的流民大叛乱;第三次坑儿子则是北边的河套地区逐渐变成蒙古部落常驻之地,东北的女真逐步摆脱羁縻,成为一股重要力量。
坑儿子的明英宗
总而言之,明英宗作为明宪宗的爹,给明宪宗留下来了一个极为糟糕的烂摊子,不过明英宗也不是除此之外没留别的的,比如说他还很够意思的留下来个空虚到极点的国库。
平反昭雪
明宪宗拿到的剧本简直和明末崇祯拿到的剧本一模一样--内有流民起义,外有蒙古女真,国库空虚,朝臣无能。但明宪宗终究还是控制住了局势,首先第一步,他着手解决他父亲冤杀的于谦的平反问题和对景泰帝的迫害问题,这是一种极具人格魅力的尝试--毕竟平反昭雪这种事情,自然是拖得越久越好,在自己父皇一去世就马不停蹄的平反昭雪,容易被文官攻讦说不孝。
....恭惟叔父郕王,比当多难之秋,俯徇群臣之请,临朝践阼,奋武扬兵,却虏势于方张,致蛮舆之遄复,奠安宗社,辑宁邦家.....奸臣贪功,妄生异议,请去帝号,退就王封。赖皇考日月之明,灼知诬枉,抵奸于法。拟复旧称,不幸上宾,因而未果。侄嗣守大业.....昭叔父之盛烈....谨遣英国公张懋,奉册宝上尊谥曰 恭仁康定景皇帝。-- 《明宪宗实录》
"....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而自持,为权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故复卿子官,遣人谕祭......用昭百世之令名,式慰九泉之意....谦有功于国,而死于非命,人久为之冤愤,至是少慰释云。"--《明宪宗实录》
明代于谦被冤杀
明宪宗这么做了,效果很好,尤其是对于谦的平反昭雪的那句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更让百姓都很欣慰。
平荆襄流民起义、广西大藤峡叛乱
接着明宪宗启用韩雍、项忠,用他们来解决从他父亲辈儿传下来的一个大危机--华中和西南一度闹翻天的荆襄流民起义、广西大藤峡叛乱。不得不说,明宪宗朱见深选任的人非常得当,曾两度起义多次闹事的荆襄流民起义、广西大藤峡叛乱就靠着明宪宗这准确的识人之平安度过。
针对朝中府库空虚与朝臣贪腐的问题,他则令汪直组建西厂监督东厂和锦衣卫,同时在他的授意下,西厂缇骑四出,抄没了大量富户的资产以充实国库,在这种情况下,明宪宗顺势就减免了大量的苛捐杂税,而且还多次从内帑拿出银子赈济灾区。
明宪宗任命了一个文官为将领,这让朝臣私下里都在窃笑,这个文官的姓名叫做王越,当时没人相信这家伙能打仗,顺便提一句,这个王越后来是整个大明朝唯三以军功封伯的文官。
九年秋,满都鲁等与孛罗忽并寇韦州。王越侦知敌尽行,其老弱巢红盐池,乃与许宁及游击周玉率轻骑昼夜疾驰至,分薄其营,前后夹击,大破之。复邀击于韦州。满都鲁等败归,孳畜庐帐荡尽,妻孥皆丧亡,相顾悲哭去。自是不复居河套,边患少弭。
收回河套不但成功了,还把那位可怜的大汗打得相顾悲哭离去,再也不来河套做客了,真的确实是惨得不得了。七年后,明宪宗又组织西厂创始人汪直和王越合作,共同北伐了一次漠北--成化十六年,威宁海子之役遇:
.....监督军务、太监汪直,提督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奏威宁海子之捷,云:自二月二十二日,选调京营大同宣府官军二万一千出自孤店关,夜行昼伏二十七日至猫儿庄,分为数道.....黎明去威宁海子不数里,虏犹不觉,因纵兵掩杀,生擒幼男妇女一百七十一,斩级四百三十七,获旗纛十二、马一千八十五、驼三十一、牛一百七十六、羊五千一百,盔甲、弓箭、皮袄之类一万有奇。--《明宪宗纯皇帝实录》
不知道当时的朝臣看到这封奏折会作何感想--自正统(土木堡)之后,多少年没见这么大战果了。明宪宗的识人之明可见一斑。能力也是确实能够看出来的。
成化犁庭剿女真
建州女真是曾经统治中国的金人的后裔。他们居住在中国东北一带,在朱棣的时候就征服了东北一带,设立建州卫管辖,并且任用女真人来管理。后来又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分出来了建州右卫和建州左卫,与原来的建州卫并称"建州三卫"。
建州女真三卫
土木堡事变后明朝国力衰落,建州卫首领李满柱联合建州三卫,反叛明朝,开始不断的骚扰入侵辽东地区。对于如何解决这群女真人,西厂统领汪直作为皇帝的心腹,明确表态自己是坚定的主战派,弹劾主抚派马文升,朱见深见了汪直的奏章,立即把马文升下狱论罪。由此可见,明宪宗骨子里确实是个强硬的主战派。
成化三年,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下达的命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明宪宗朱见深任命大将赵辅率军五万,兵分三路进剿建州女真。同时,朱见深又命令当时的藩属国朝鲜派出军队,全力配合明军进剿。经过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斩首六百三十余人,俘虏二百四十余人,李满柱和他的儿子被朝鲜军队斩杀。另外一个首领董山(建州右卫首领,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也即曾祖父的爷爷)也被明军设计抓获,在押送途中试图逃亡被当场格杀。
明代军队画像
明军主将赵辅在其《平夷赋》中描述道:
"强壮就戮,老稚尽俘,若土崩而火灭,犹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猪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
此役对建州女真来说是毁灭性的。经一个月的剿杀,建州女真被杀者千余人,明军夺回奴隶(即阿哈)一千多口,破寨四五百座,牛、马、家畜等积蓄也都荡然无存。成化犁庭,沉重打击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建州女真,对女真来说,无异当头一棒。明朝称此战为"犁庭扫穴",因为事发丁亥年,故又称"成化丁亥之役"。
收回河套外加北伐漠北
明宪宗接着开始切实开始整军备战,干嘛呢?北伐出征!须知道那时候的大明已经不是永乐年间以及仁宣之时的大明了,自打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基本上送光了明军京师精锐之后,终明英宗一朝都没能组建完整原先的三大营,更不用再说什么北伐讨逆了,蒙古部落则更是侵袭到了河套,甚至在河套定居而没有任何压力。
盘踞河套的蒙古部落
因此明宪宗想北伐收河套,文官就跟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炸毛了,这其实还真不能怪那些文官,毕竟明宪宗老爹明英宗被俘才几年啊?北京保卫战难不成还得再打一遍吗?
在文官的据理力争之下,明宪宗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御驾亲征的念头,不过,文官们最后也妥协了--收河套还是很有必要的,只要皇帝不亲自去,可以派将领带军队去试试,到时候吃了败仗,让皇帝死了这条心也就好了。
明代传奇文官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