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而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都是古代智慧告诉我们的至理名言。"天宝"年间(742-756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经开元(713-741年)28年的励精图治,逐渐得来的"太平盛世"。
(1)皇权一动,天下必然异动:封建社会的帝王就必须要"勤勉",就必须要"事必躬亲",只要懈怠天下必亡
(资料图片)
古代中国无论你是秦汉,还是唐宋,抑或是明清,其本质是无法改变的--家国一体。作为家庭,老爹需要付出最大的智力、劳力去工作,负责养家、与外面的人交联。作为一国的"家长",皇帝也是如此。看历史上的所谓明君、有为之君,哪位不是兢兢业业?历史上的昏君,哪位不是好逸恶劳?
其原因就在于:人性所面对的是"无上的权力与利益"。无论是丞相还是首辅、首席军机,他们的背后都是:自己和家族乃至无边亲信的权力与名利。因此,面对如此利益,无论是谁都会形成强大的"分权"冲动。你作为皇帝,不"看"好了,自然就会丧失权力主动权。
皇权一动,天下必然异动。
(2)盛唐的一切物质繁华,其根基就在于"稳定",而这种"稳定"首先就是政权稳定。皇权松动、应对不及时,权势可抗衡的势力必然心生异动
在昨天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为何选择与父亲唐玄宗分道扬镳"回答中,我们已经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就在于:军制变化,节度使掌握了军队。什么时候,有了军队就有了"做一切的基础"。
唐玄宗自武则天的侄外孙女武惠妃自开元二十五年(737)病逝后,肝肠寸断、邪念百生。竟然将自己的儿媳妇偷偷纳入后宫,740年十月,为了掩人耳目命杨玉环出家当了道姑。可以说从开元末年起,唐玄宗就已经彻底进入"温柔乡中"。
但李隆基开始昏聩,则是在武惠妃活着的时候。
(3)皇帝委权于奸臣,天下言塞被堵,人才无法流通,必然导致人心思变
唐玄宗之权力分散于武惠妃、李林甫、军权委于节度使。李林甫能够掌权又缘于武惠妃欲让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欲废"太子"受到张九龄阻拦,却得李林甫暗中相助。736年,张九龄被外贬,李林甫成为天下群臣之首。自此,李林甫居位18年,直到天宝十一载(753年,请注意因为阴历阳历的变换,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就已经是753年1月1日,但十一年主体时间在752年。李林甫亡于二十四日)病逝。
李林甫在位的18年,主要是排斥异己、惹得天下人才心生怨气。玄宗威望大失天下。至于李林甫重用少数民族将领,我认为不是什么大问题,唐太宗重用的少数民族将领更多。然而,为啥没出事儿?其原因就在于:军制变化,募兵听命于节度使。
政治上骚乱了,有军权的人自然会心生异端。再加上,杨国忠专政后,对安禄山"心生敌意",安禄山本身就有异心,再有危险,更看到成功的可能,安史之乱自然就爆发了。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胡椒有多贵?贵如黄金一点儿也不夸张
李林甫以一人之力打下"开元盛世"基础?别开玩笑
安史之乱爆发,眼不见心不烦,唐朝皇帝拒绝"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