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曹操

横刀立马战于前,关羽,作为三国名将,手持青龙偃月刀,与千军万马之中上阵厮杀,不得不说是三国之豪杰!

可惜的是,如此猛将,因为骄傲而失守荆州,不得不败走麦城。原本他有机会回到刘备身边,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领十余骑兵逃走,结果遭遇埋伏,被孙权杀害。


(相关资料图)

难道败走麦城后的关羽非死不可吗?长久以来,不少人认为关羽的死,最大的原因是孙权的计谋,即便关羽不逃走,也会被陆逊等人攻城战死。但是随着长沙出土一片竹简,事情有了新的转机。

原本有很多机会可以救关羽,但是因为一个人而迟迟没有实现。那么,关羽之死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关羽奉命北伐曹操。曹操得知,安排心腹大将曹仁镇守荆州。曹仁,魏国名将,击破袁术、攻打陶谦、擒获吕布,战绩赫赫。可以说,如果要为曹仁排个名次,他一定是魏国势力第一梯队。有人评价曹仁:"文武并亮,权智时发。"

曹仁镇守荆州期间不敢马虎,他让于禁、庞德二人驻守樊北,保住樊城要道。于禁、庞德都是魏国名将,尤其是于禁,他还是五子良将之一。

曹仁以为高枕无忧之际,关羽却出了一招。这一招一举让关羽成名。据史料记载:"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樊城非常重要,于禁与庞德在樊北苦心经营,建立起强大的防御工事。关羽率军几番进攻都得不到好处。就在手下人都心急如焚时,关羽不紧不慢,让人造小船。

此时樊城正值雨季,连日以来的大雨让河道水位上升不少,魏军困在营寨中不得出来。结果,汉水暴涨,淹了地势低洼的魏军军营,关羽这时候派人坐船进攻魏军。

魏军七军被河水全部淹没,损失惨重。而关羽带人占据高地,向困在水中的魏军射箭,一时间魏军死伤惨重。最终的结果是于禁投降,庞德自尽,魏军被蜀军打败。关羽本人凭借这一场战斗威震华夏!

刘备大喜过望,率军准备接应关羽,可是没有想到意外发生了。

败走麦城,见死不救

关羽占领樊城后,曹操立刻发兵支援。深思熟虑后,关羽决定且战且退,放弃樊城,扯开魏军的包围网。

凭借勇武,关羽不仅打破包围网,还将魏军的傅方、胡修给杀死。但是自身也是损失惨重,迫于无奈他只好带着军队寻找落脚点。

先前刘备已经派人入驻荆州附近的城市。麋芳驻守江陵,士仁驻守公安,两个人负责保障关羽的粮草后勤。平日以来,关羽对朝野上的士大夫很是瞧不起,这二人自然遭受不少白眼。不过碍于关羽与刘备的关系,二人无法诉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需要糜芳、士仁的救助,结果这二人见死不救,绝不开城。这把关羽气的咬牙切齿,跟他们说:"还,当治之。"意思说,回去后就严惩你们!

糜芳、士仁没有多少本事,听完后不由感到害怕,于是跟孙吴勾结。吴将吕蒙奉命偷袭荆州,这二人不战而降,将江陵和公安拱手相让。

关羽明白自己没有办法了,只好败走麦城。麦城成为关羽人生最后一站,随后被杀。

难道关羽必死不可吗?实际上,关羽从兵败到被杀,隔有半个多月。期间,关羽除了麦城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这些地方最远不过4天距离。

上庸郡刘封孟达、长沙郡陈震,武陵郡周文,宜都郡刘琰,巴东郡阎宇等人,除了与关羽有矛盾的刘封孟达外,其他人都与关羽没有多少矛盾,不会见死不救,有求必应。

就算不发兵支援,也可以提供住宿给关羽避难,但是奇怪的是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漠不关心,似乎关羽的战斗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只是旁观者罢了。

为什么他们不发兵呢?背后有什么秘密呢?随着长沙一竹简的出土,历史的真相又进一步。

长沙竹简,不同视角

2001年6月22日,长沙施工队在对五一广场站的地下水管改造过程中,发现一口埋藏着许多竹简的古井。这是不得了的考古发现,相关部门立刻组织考古队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

古井内埋藏着许多不同时期的竹简,有清代、明代、宋代、隋唐等朝代竹简。其中,东汉时期的竹简最多,最丰富。据统计,总共出土了2000枚较为完整的简牍,14万三国吴简、1万多枚西汉简牍,还有部分漆木器和陶瓷器。

根据残缺的竹简推测,这批简牍或许是东汉时期长沙郡或临湘县的公文档案。而这一时期正好对应三国时期。历史学家对这批文物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意想不到的内容。

在其中一个20字的竹简中,上面写着这样的一段话:

"军故吏东阳里增丁一万建安二十四年秋叛出走。"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经过研究后,专家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东阳里这地方,部队增加了1万人,然后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发生叛乱,出逃了不少人。

建安二十四年是个特殊年份,一下子就吸引了专家的目光。要知道这年关羽遇害,刘备痛失荆州数郡,大大削弱蜀军势力。

为什么增兵一万人?为什么发生叛乱呢?

专家不由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当初关羽之所以遇害,很大原因是刘备故意不救关羽。这不是空穴来风,有几点依据。

首先,在史书上刘备与关羽的关系并非那么铁,尽管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曾经一块睡觉,但是随着刘备建功立业后,他与关羽的关系有所疏远,越来越讲究君臣之间的礼仪,不再像从前那样随心所欲。可是关羽是武夫,不太喜欢遵守所谓的君臣礼仪,他视刘备为大哥,经常在刘备面前不拘小节,这让刘备有些不舒服。

接着,关羽经过樊城一战后,坐拥荆州关键要地,统领士兵数万人,放在任何时期都可以算得上一个小军阀。刘备难免有疑心,生怕关羽拥兵自重。

还有,关羽有些不守本分。当初,诸葛亮提出非常明确的战略:

"派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指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熟不箪食壶浆以迎接将军者乎?"

但是关羽却不顾诸葛亮的计划,抢先出兵,导致全盘计划尽失。这种行为还不是一次,先前刘备想跟孙权联合抵抗曹操,但是关羽却经常骂江东将领,让孙吴、蜀汉难做。

因此,刘备与关羽之间早就出现裂隙,这个裂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备对关羽的态度。

当初关羽失利的时候,刘备完全手书一封信,让镇守长沙郡、上庸郡等将领派兵支援,结果刘备似乎有意延迟,迟迟没有写信。

专家认为,刘备之所以迟疑,是因为他举棋不定,他对关羽抱有特别的态度,而这份迟疑最终导致刘备没有出兵救助关羽。不仅损失一员大将,还赔了荆州。

结语

回顾关羽之死,我们可以看出背后的复杂。随着考古文物的出土,为我们更好还原历史本貌。论从史出,有一份史料,说一份话,大胆假设,认真论证,这是历史学研究方法,也是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

关羽之死,或许真的如历史学家所言,没有那么简单,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文物或史料,为我们更好还原真相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