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见图)。其推出的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自动化技术等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助力码头仅用时一年半就实现了投产运营,为全球同类码头建设周期的1/5,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这其中,除了中国“智”造的含金量和建设速度,在港口经营许可证审批环节,从“30天”到“7天”的审批“流程再造”,也刷新了行政审批法定许可办理的青岛速度。

“港口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项目,这次能够在7天内拿到经营许可证,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对港口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常务副总经理杨杰敏表示。

此次投产运营的二期工程岸线长660米,2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为170万标准箱/年,配备9台双小车岸桥(STS)、38台高速轨道吊(ASC)和45台自动导引车(L-AGV)。而此项行政许可法定的办理时限是30个工作日,如果按照传统审批流程,无法确保自动化码头在计划时间内的“持证经营”。

与此同时,港口经营的审批事项也是一项复杂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动,多流程验收与查验,如何在效率与质量之间做好平衡,既不因提高效率影响质量,又不因追求质量降低效率,青岛行政审批管理局将着力点放在了“流程再造”上。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创新审批流程,实施‘并会联审’机制,同时联合多部门启动审批服务顶格协调机制,设置首席审批官,简单地说就是赋予最专业的人最高效的审批权,减少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军介绍说。

“并会联审”机制,不同于并联审批,而是将审批环节中最耗时的现场勘验和技术审查两个环节实施合并的一种审批方式。对于港口、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审批环节大多需要进行现场勘验和技术审查。“流程再造”就是要精细到每一个可提速的空间,探索新的机制办法。

“这两个环节,参与的主体多是行业专家,审查勘验的内容多是技术指标,时常出现同样一个审批项目,同样一批专家参加不同的审查勘验环节,造成周期长。‘并会联审’就将评审会开到项目现场,实施完现场勘验随即转入技术评审会,不再拆分成若干环节,分时举行,大大压缩了审批周期。此外,在实施审批官制度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协调市交通运输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专家,组成了6人技术小组,确保审批专业性。”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市场主体服务处处长田启功介绍说。

据悉,接到青岛港审批诉求以来,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市场主体服务处立即成立专项业务小组,安排专员对该事项进行点对点帮办代办,提供延时服务,协调市交通局现场勘验,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评审会,联合多部门推进审批服务,以深层次的制度创新研究创造,刷新了“青岛速度”。下一步,该局将从不断优化服务的角度出发与青岛港企业合作,专题研究港口领域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地方标准,力争创造在全省、全国港口城市的港口领域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经验。(杨瑶赵伟马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