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要求,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等问题,黄龙县以界头庙镇为试点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按照“党建引领、合作社推动、农户参与”的模式,聚焦玉米产业“耕、种、防、收”四个阶段,为农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推动玉米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实现了农业稳产增产,农民双向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党建引领,建立规范架构,让群众种粮“有组织”。镇村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搭建占地1200平方米的机具棚并完善场地硬件设施。由界头庙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优选懂管理、有技术、会经营、群众基础好的理事4名,监事5名,吸纳50名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众为社员,初步建立《合作社章程》《耕作技术操作标准及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分红方案》等合作社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保证合作社规范组建运转。


(资料图)

示范带动,建立专业队伍,让群众托管“不心慌”。一支规范标准的管理队伍。选聘技术指导员3人、财会人员2人,推动服务项目明码标价、服务标准严格遵守、服务协议尊重群众需求;一支公道可信的监督队伍。按照“群众推选-支部审核-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镇级监督”的流程,优选3名村民组成监督小组,对耕作过程、标准履行、账务公开等进行全程监督,每月更换一次组员人选、每月公开一次监督情况;一支先行先试的示范队伍。组织有能力参与合作社管理、生产的村干部、种粮大户外出考察学习,经过示范队伍带动,实现玉米托管2458亩;一支素质过硬的农机手队伍。采取规范化聘任制、专业化培训制,吸纳机手30人,开展3次产前培训,确保达到“三个统一”(统一作业标准、统一防治标准、统一管理标准)。同时以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为纽带,鼓励全镇有意愿、有条件的32户农户及家庭农场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0余亩;采取果园套种、单作等方式种植大豆及油料作物5200余亩,累计实现托管面积10141亩。

四化融合,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种粮“多得利”。由合作社列出项目清单,与农户签订托管合同,明确各环节的共性生产标准及群众个性耕作要求,并免费为选择全托服务的农户购买玉米保险,各环节较市场价可优惠3-35元不等。为更好地增加群众收益,合作社还建立了富余劳动力台账,根据用工需求,定向输送参与托管农户进行务工,其中208人通过劳务输出平台转移就业,人均日增收230元,群众实现“双向增收”。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群众日渐富裕的生活,促进了农村稳定、产业兴旺,加快了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集体主导,灵活运营模式,让集体经济“有钱挣”。全镇先后有4个村结合实际,分别通过合作社自主运营、“合作社+农户”合作运营、“合作社+集体”合作运营3种模式发展托管业务,村集体全年累计增收共计18.4万元。为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让党支部有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并将经营收入与村干部待遇挂钩,推动村干部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更大地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经过合作社经营、市场对接、群众协调等工作,为村干部补上了“经济课”,提升了其推动发展的信心决心、能力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

黄龙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平台

"爱黄龙"APP

黄龙宣传新浪微博

黄龙宣传微信公众号

黄龙宣传抖音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