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春佳节,安康各地总能看到一些精彩的民俗表演,采莲船、八岔戏、小戏……一档档精彩的民俗表演为新春增添了一抹喜庆。其中,采莲船作为年节庆典必不可少的娱乐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今年60岁的荆小亮来自安康汉滨,是汉水文化艺术团团长,看起来端庄稳重的他,一穿上服装道具,很难想象他就是那表演采莲船的艄公。
2016年,从百货公司工作退休的荆小亮闲居在家,偶然遇到五星街道一个艺术团举办活动,因为缺少人手,荆小亮受邀参加采莲船节目的排练,自此开始接触采莲船。荆小亮说道:“我以前经常看过采莲船的表演,小时候跟着爷爷学过纸扎,而且刚好在退休后接触到了采莲船,所以就想慢慢把它坚持学下去。”
据荆小亮介绍,自己从2016年开始师从杨子春学习采莲船,距今已有8年,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文化,荆小亮将其当作自己退休后的一份事业,与此同时他还学习八岔戏、唢呐等等。他讲道:“采莲船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一辈辈传承而来,到了我们这一代,还要继续传下去,尤其是绑船,现在会绑船的很少,所以我想看着它能继续传承下去。”
据了解,采莲船在道具制作上,由于工艺不同,因此,有的为平板式,有的为扬帆式,安康地区依照传统做法进行制作,尺寸、用色以及装饰细节上,均结合了过去汉水流域的行船文化,反映了汉水流域船工们的生活状态。荆小亮讲:“采莲船的表演一般在正月,农村从初一开始陆续就会看到采莲船的表演,城区里一般正月十二前后出灯进行表演,一直到正月十五。”
作为一项表演,观众眼中的采莲船往往是台上的热闹喜庆场面,而一场表演下来,幕后的鼓师同样重要。在表演中,台上由1名艄公、1名摇婆、1名乘船者以及4名帮手组成,台下则有5名锣鼓师傅师傅。荆小亮讲:“主要还是5个敲锣打鼓的师傅,只有这5个师傅打的好,彩船玩起来才有精神头,越玩越想玩,如果打错了鼓点或者没有力气,玩起来就没有劲头,所以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需要长期的磨合。”作为艄公的表演者,荆小亮讲道:“艄公的一招一式都带领着整个团队,除了摇婆属于单独行动,其他人包括锣鼓师傅在内,节奏都要跟着艄公走。”
在荆小亮的家中,摆满了道具服装,宛如一个小仓库。“我喜爱的就是我的生活,自从接触了采莲船,日子过得很充实,家里人觉得我玩的开心,只要我身体好,都会支持我。”荆小亮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些民俗文化、手工艺传承下去,会一直坚持下去。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