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乡村治理被看作是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和难点。当前,乡村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农民朋友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群众的利益诉求变得更加多元,再加上农村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空心化、老龄化等,都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渭南市潼关县一直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新路子。按照“出政策、寻乡贤”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乡贤做好乡村发展的“参谋员”、争资争项的“协调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


(资料图片)

近期,《乡村振兴谱新篇》采访了潼关县委常委、副县长党宏洲,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措施和成效。以下内容根据访谈节目整理。

广参与、显乡贤

“如果不能铭记历史,那我们会失去自己的根,而村史是历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决不能缺失。”2015年,潼关县四知村村民冯巍从渭南师范学院退休后回到家乡,经过日积月累地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对四知村的历史变迁、民俗文化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历经五载,使得《四知村简史》从无到有,从简到全,助力四知村评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就像冯巍在书中所说,他不是历史学者,但是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忠厚善良、勤劳朴实的乡亲们。

在编写四知村村史的基础上,冯巍还主动要求负责四知村产业园,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术经验为四知村的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冯巍的带领下,四知村产业园种植葡萄50亩,经营鱼塘20亩,养鸡5000余只。为了方便照料,年逾花甲的冯巍就住在产业园,不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都能在产业园看见他的身影。

茶余饭后,冯巍还经常在村里走东家,倾听家长里短,访西家,和乡亲们拉家常,帮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乡亲们口中的他是一位博学多才、高风亮节、与群众心连心的好老师、好邻居、好乡贤。

冯巍在村里搜集资料

选试点    育乡贤

在潼关,像冯巍这样的“乡贤”还有很多。潼关县在全县选择底子好,积极性高的6个村做试点,树标杆。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支持。总投入750万元对乡贤及乡贤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文明乡风培育等活动给予经费支持。

每年组织一次“乡贤”评选表彰活动,按照银发智囊、反哺桑梓、和事家老、崇德先锋、孝老模范、致富带头6个类别,分别评选1名先进代表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还聘请杰出乡贤担任“挂职村官”“乡村振兴顾问”等职务,邀请其列席村两委重要会议,持续增强乡贤荣誉感和使命感。

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示范作用,着力构建以群众自治为主体、以乡贤参与为轴心、以柔性治理为统领、以政府引领为支撑的“乡贤+”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截至目前,全县共评选出乡贤635人,其中党员乡贤127人,结合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发挥其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微暖故土的作用,使乡村治理更加科学化、更加现代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汇聚了新的力量。

潼关县委书记于娟侠在乡贤试点村调研

搭平台    用乡贤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根基,需要立足群众的现实需求,而乡贤本身就来自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参与家乡建设和乡村治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路径和方法。

在引导乡贤开展工作的实践中,潼关县成立村(社区)乡贤理事会,以评选出的乡贤为主体,把农村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等人士吸纳到理事会,组建乡贤“智囊团”,为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科学决策献计献策。

建立“四员”制度和清单。充分发挥乡贤在党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决策部署落地、方针政策宣讲方面的“联络员”“调解员”“监督员”“宣传员”作用。建立“乡贤联盟”,促进智力资源、资金资源、创新思维和要素向乡村流动,吸引在外乡贤返乡投资创业。完善制定了村(社区)“四项清单”,设置了乡贤工作室、乡贤广场、乡贤馆助力乡村治理,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促振兴    集乡贤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潼关县以小带大,以点带面,以乡贤工作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的全面开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未来,潼关县还要进一步扩大选乡贤的面,不但成功人士可以是乡贤,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引领移风易俗、热爱家乡的群众也可以是乡贤。

通过加强乡土乡情宣传教育,培养群众对家乡及家乡英贤的认同、肯定与尊崇的情感;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对涌现出的返乡创业、拼搏进取、回馈乡里等乡贤典型事迹进行报道,为乡贤工作开展营造氛围。真正形成“让党旗飘起来、让党员干起来、让能人站起来、让群众动起来,让人心聚起来、让服务优起来、让环境好起来、让氛围浓起来”的多元化治理新格局,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潼关增色添彩。

【编辑:刘俊芳】

【初审:辛   红】

【审核:摆卫军】

【终审:付银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