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只只灵动可爱的小兔子、一朵朵傲然怒放的牡丹花……,在印台区阿庄镇面花艺人王斌家里,他和妻子田芳梅正在用剪子、梳子、牙签等简单工具将面团捏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面花,再用黑豆、红枣等点缀装饰,顿时“点面生花”。

“母亲做面花已经有50余年,村子里有红白喜事,她总是热心帮着做面花,周边地区很多群众也慕名而来买面花。随着年龄的增大,母亲眼睛渐渐昏花,手也没劲了,一想到这门手艺可能失传,她总是悄悄流泪。2015年我决定关闭酒店传承面花技艺。”于是,王斌接过了面花技艺传承的接力棒,成了第五代传承人。

据王斌介绍,面花又称糕花、面塑或花馍,起源于汉族民间祭祀活动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的习俗,流行于以面食为主的广大北方地区。经过时光的沉淀和无数双巧手的揉捏,如今的面花是具有民俗特色的食品,作为当地红白喜事、四时八节馈赠亲友的礼品,也是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华食文化的承载体,释放出新的价值。印台区“非遗”项目阿庄面花已被列入铜川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面花制作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要做好面花,起面、和面、揉面、捏面、上色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尤其是揉面要做到面光,面的硬度要好,这样面花才能立起来。

王斌从小就对捏面花有着很深的情愫。在他的童年记忆里,面团在母亲手中变成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非常好看,于是他也时常跟着捏,小小的面团饱含着无限的童年乐趣。

从跟着母亲学艺到如今出师,王斌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还不断创新,“传统的面花制作在上色时颜色比较单一,以纯色为主,我现在上色时更注重颜色的搭配和过渡。比如一朵花上可能有四五种颜色,这样出来的造型就更有层次感。在图案上,我也不断借鉴国画和浮雕上的图案,力争让面花呈现出更多造型。”

如今,制作面花成了王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做起面花来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常常忘记了时间。现在王斌制作面花的手艺不断提升,他的面花作品也开始走出铜川、西安,远销上海、杭州等地。

“作为阿庄面花新一代的传承人,我想通过面花技艺进校园、举办小型面花比赛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捏面花并将技艺传承下去,让面花成为阿庄镇一张新名片。”王斌说。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刘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