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作为清明的时令美食,原来只有江南地区才有,而近几年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也见到了它的身影。 青团由南到北,从江南一带流传到北方,离不开它的创新发展,以“新”“奇”“怪”迅速出圈,成为网红美食。口味和种类已经多达十几种,蛋黄肉松、椰蓉山药、抹茶、奶黄芋泥流心、鲜奶青团等。除了盒马、永辉、每一天、唐久便利等商超便利店外,还有不少街头的糕点店都会出现青团的身影,江南的青团已然传入西安的大街小巷。
日前,记者在西安团结南路附近的一家糕点店里看到,青团口味多样,除了传统的蛋黄肉松,还有牛奶红枣核桃、芝士青提核桃、芋泥、低糖红豆等口味。店家表示,去年这个时候卖了4000盒,今年3次调整了创新口味,独家研发了西府素臊子青团,万物皆可青团,独特创新的口味吸引了大量食客前来打卡。
(相关资料图)
青团兼具颜值和话题跳出江南冲向全国
青团从江浙沪的区域时令点心,往北跨越了秦岭淮河;往南到了天涯海角,成为了网红美食。这不得不提起,在2016年,上海一家老字号独家研发出“咸蛋黄肉松青团”,人们这才发现原来青团的滋味还有无限可能。这一举动不经意间把青团送进了新的元年,传统品牌沈大成、知味观等10大企业纷纷效仿,将青团推向更多的可能性,也促使这一时令性食物成为网红食物。
每年青团的新口味都带有话题性。盒马先后推出过螺蛳粉、腌笃鲜等创意青团。记者从盒马品牌采购张进军那里了解到,今年盒马与敦煌博物馆联名推出了青稞青团。青稞本身口感粗粝微苦,加上西藏常喝的咸奶茶,甜中有微苦,颗粒感中有软糯,形成极为和谐的搭配。
青团寓意追根溯源、祭拜先祖
虽然通过改良、创新,青团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口味,但是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人,李先生表示:“就我个人来讲,还是喜欢传统口味的青团,这与它的由来更贴合。”
传统的青团以嫩艾、浆麦草等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同糯米粉拌匀揉和,再包裹豆沙或莲蓉馅儿,制作成团子。据说,这个做法要追溯到清朝时期,一位农民在帮助李秀成躲避清兵追捕的时候,无意间制作出了青团。后来李秀成为了纪念,让属下也学习做青团,这个习俗便流传了下来。同时,也因为青团的外形圆润,赋予了它团圆之意。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时令食品不喜欢可以不吃,但是象征时尚潮流的网红美食,是绝对不能不吃的。不仅要吃,还要发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上,这也引发了“青团”效应和打卡热潮。分享青团,获得认可,吸引注意力,这也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
“我看身边的人都在吃,所以也就买来尝尝鲜。本来想着打卡玩,但是没想到新出的口味还不错,没有踩雷。”有网友这样评论。
正在曲江盒马购买青团的史女士告诉记者:“我对青团也谈不上喜欢和必买吧,就是看朋友们在吃,也就买些尝尝,吃个新鲜,这与是不是清明节没啥关系。我们老家渭南每到清明,则会准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花馍。”
南喜糕 北喜饼“老陕”清明还是要吃馍
作为本地区的清明节传统食物,陕西人更多的还是以麦子为核心。
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会长、西安文史馆研究员阎建滨谈到清明节的由来时表示,上巳节,是一个游春的节日;“寒食节”源于北方,是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禁火,吃寒食;后来,“上巳节”“寒食节”“清明”(此清明为节气)三者合一,所以逐步把纪念介子推与早已存在的扫墓祭祖习俗结合在了一起。每到清明,陕北的习俗则以蒸花馍、子推馍为主,花馍呈半圆形,形似介子推的坟堆,花、鸟、虫、榆钱等都是生长在子推坟堆上的生物和植物,所以花馍上会点缀很多花饰在上面。花馍里面还要包上大枣或鸡蛋等,意思就是坟里面的主人,也叫子处,也就是说人们一看到这个大花馍,就能想到子推遇难之处了。
北方人喜饼,南方人喜糕。周作人先生曾说,北方人将饼当作“常食”,南方人则把饼当作“闲食”。北方视饼为“官礼茶食”,南方则视饼为“嘉湖细点”。拿西安来说,西安位于关中,长安自古帝王都。关中八百里秦川,又是优质麦子的主产区,因此,西安与饼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史料记载,东汉就有胡饼传来,唐代有汤饼(面条)、蒸饼(炊饼)、红菱饼。制饼吃饼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近几年,随着物流和供应链的快速发展,青团得以走遍全国,再也不只是清明时节长江两岸的时令美食。阎建滨表示,严格来讲,青团是南方的食物,随着南北人口流动、融合,所以南方的节日饮食也逐渐流传到了北方。青团传入北方还有一个主要原因,相对于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清明节并没有一个凸显的代表性食物,因为清明节大家更注重的是精神层面。无论是青团还是子推馍,都是纪念祖先、亲人的一种方式。清明节是一个契机,学会在爱中告别,表达思念,承载未来。 华商报记者 曲丽莉 实习生 纪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