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数字技术如何帮文物从历史中醒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部原创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上演,让明星文物汉代击鼓说唱俑穿越两千年“活”在剧场上。文物活化如今是全球文物保护与发展的新趋势,《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不同国家,身临其境体验“活过来”的文物。
中国:说唱俑穿越2000年
(资料图片)
在导览仪上点一下“犀尊”的肚子,看里面藏了什么宝贝;将3D打印的同款模型带回家……一场不同于以往的数字化展览“数说犀尊”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对公众开放,馆藏代表性文物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20年全面启动实施馆藏文物活化工程。“文物活化不只是让文物动起来,而是让老百姓记住文物。这样它才真的活起来,活下去了”。“数说犀尊”策展人、国博研究馆员朱晓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数说犀尊”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突破常规陈设手段,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研成果,打造集数据采集、智慧融合、互动展示、活化利用于一体的智慧展厅。在这里,观众不仅仅是参观者,还可以成为探索者,通过一台可视化导览器即可“化身为”研究者,仿若置身于考古现场,了解这件文物的故事细节。
走到相应展区时,《环球时报》记者手中的导览仪图文并茂地自动讲起犀尊的故事:1963年1月11日,陕西省兴平豆马村的社员用锄头取土时,意外挖破了一只灰色大陶瓮,瓮里立有一尊铜犀牛。犀牛背后有盖,内藏17件器物,大多是西汉时期的器物。鸟兽尊多在器物背部或颈后开口盛酒,或有盖或敞口,多不设流口,如犀尊这样兼顾盛酒和倒酒功能的青铜尊颇为少见。讲完故事,导览仪上出现一头动画犀尊,点击它的腹部,可以清晰地欣赏犀尊肚子里的宝贝。
犀尊历经数千年深藏地下,再现人间时早已沧桑斑驳,周身遍布锈蚀。在展厅的小孔成像区域,通过小孔可以看到高清显微镜下犀尊表面的材质肌理、精美纹饰及锈蚀状态等。在展区特定地点,记者在导览仪上召唤了一头帅气的“小犀牛”,和它合影留念。
据介绍,是高精度三维数据为文物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中国的博物馆和观众对于数字化的接受程度远远快于国外。其实利用数字技术来活化文物,最重要的是保有初心,不是为了技术而去活化文物,而是为了文物而利用技术。”朱晓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时候,观众参观一个展览后,真正能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而且更习惯于接受博物馆告诉观众的信息。另外,很多观众不太喜欢阅读墙面上的介绍文字。博物馆要与时俱进,不断了解观众的阅读习惯和感知方式,让大家看得见、看得清、看得透、看得深、看得懂,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没有数字技术是很难做到的。
除了数字化,舞台剧是另一个文物活化的方向。不久前,国博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出品首部原创文物活化舞台剧《盛世欢歌》。全剧以击鼓说唱俑为切入点,通过三个单元故事、四个场景、数十年光景,生动再现生活在汉代社会底层的俳优人的生命起伏,于跌宕境遇和悲欢离合中讴歌卑微却乐观的灵魂。舞台上时而眼花缭乱的市井百戏,时而正襟危坐的朝堂激辩,时而幽默的对白,时而高昂的唱词,引发观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国博馆藏文物活化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所谓让文物从历史中醒来,让文物、历史、文化说话,本质是用今人的智慧创造、理解去复活古人的智慧创造。未来,国博将通过更多创新方式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潮起来”“传下去”。
欧洲:戴上VR眼镜看古老星盘
如今,虚拟现实(VR)设备等数字化方式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这成为欧洲博物馆文物活化的新形式之一。
内布拉星象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图,被认为是青铜时代早期的产物,可追溯至公元前1800-公元前1600年。它直径为32厘米,重两公斤,价值上千万欧元。在德国的国家史前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VR眼镜观看内布拉星象盘。在VR世界里,一段约10分钟的艺术动画会将游客带到发现星象盘的德国内布拉市附近的米特尔贝格山,并让他们乘坐金色的太阳船在地平线上滑行,感受星际美景。
法国的卢浮宫则利用数字技术和影视业合作。如近年与美国导演罗伯特·威尔逊携手,通过数字手段重新演绎博物馆中馆藏作品,比如肖像视频作品《马拉之死》中,美国歌手 Lady Gaga扮演马拉,并为一段介于静止和动态图像之间的视频配上咒语般的念白。
在西班牙,建于1877年的巴特略之家是巴塞罗那夜晚的一抹亮色,人们会在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屋顶聆听音乐会,属于这座房子的历史仿佛在身边又活了起来。
英国许多博物馆如V&A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展厅内都设有Hands on Desk(意味“把手放在桌上”)展示台,台上提供各种辅助展示道具,包括低品级的藏品、复制品等,供人们直接拿在手里触摸,了解文物细节。比如,玉器展的展示台上放置品级不高、残次的玉石,观众可以触摸感受玉的质感。
荷兰国家博物馆正与戴尔科技公司合作,预计2023年将有共计110万件馆藏艺术作品全部以数字化的形式面世。
埃及:用声光电让法老“说话”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在文物活化方面采取了多种做法,比如对古遗址进行保护与开放,通过对金字塔、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世界级古迹的修复、保护和开放,吸引游客和研究者,同时提升埃及的旅游业和文化地位。埃及还新建了一些博物馆,旨在更好地展示和保护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埃及博物馆,该馆经历了多年的建造工作,拟于近期全部正式对外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还让文物“说话”。尤其是在金字塔、拉美西斯二世神庙遗址等著名景点,通过声光表演等艺术形式,沉睡数千年的古迹文物开始以第一人称“讲述”与它们有关的历史故事(左图)。
埃及《金字塔报》撰文称,让文物“说话”,是一种创新的文物活化方式,这种形式的表演能够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卢克索神庙等著名景点,都举办声光表演活动,通过音效、灯光和投影等技术手段,让这些古迹栩栩如生、声情并茂地对观众倾诉衷肠,讲述一个个与文物历史有关的故事和传说,为游客呈现一个独特的视听盛宴。这些表演常常会模拟古代场景,让文物“说话”,向观众展示古代埃及的辉煌和神秘。
埃及媒体认为,声光表演不仅增加了游客对文物的了解和兴趣,也为文物本身赋予新的活力和意义。通过美轮美奂的声光表演,文物“侃侃而谈”,不再是静态的展品,而是具有情感和生命的存在,并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互动。这种形式的文物活化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增加了旅游业的收入,还提升了埃及作为文明古国的形象和知名度。同时,声光表演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埃及与俄罗斯还共同推出了一款电子游戏《史前埃及》,这是一款基于真实历史的回合制策略模拟游戏。该游戏简单上手,需要从一个小部落开始经营,逐渐完成统一埃及的大业。玩家在娱乐间无形中吸纳了古埃及的历史与文化,是古埃及考古文化一次成功的数字活化。
【环球时报记者张妮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昭东 环球时报记者 王佳琳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