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同袍”
澎湃的豪迈战歌
“披上秦军的铠甲、手握锃亮的矛戈,战士们眼神刚毅,做好了出战准备……”市区中华石鼓园的这组浮雕,讲述的便是《诗经》名篇《无衣》中秦军将士举矛誓师、一呼百诺的军阵及捍卫疆土、共御外侮的场景。这组浮雕吸引了无数游客,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不禁被秦人抗击西戎入侵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偕作并行、保卫家园的勇气和秦人的爱国精神所打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诗经·秦风·无衣》诞生于宝鸡,与秦人早期在宝鸡的活动相关。从秦德公到秦献公,秦国有19位君王以雍为都,雍城就位于现在的宝鸡市凤翔区。《无衣》是反映早期秦人浴血奋战的军歌,是秦国将士攻逐西戎气势雄壮、激昂豪迈的出征歌,这首歌赞颂了秦军将士英勇团结、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慷慨斗志。
《无衣》中写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歌的内容易懂,意思是:“谁说我们没衣穿?我的战袍与你共用。虽然我们连战衣都一时无法备齐,但我们为了保家卫国而不会计较那些困难。秦公受周天子之命起兵伐异,我整理好自己的兵器,与你一起奔赴杀敌战场。”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一连几个“同”字让战士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尽显战友之间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情感。
当时,秦国建立伊始,位于周朝西陲,周边布满了戎狄部族。秦人屡受戎狄侵扰,必须与戎狄进行不断的战争,才能作为屏障担负起护卫周王朝的重任。这首诗,犹如誓词,又似动员令。在那个生存条件艰难险恶的年代,秦军将士所表现出的这种坚不可摧的爱国信念令人动容,令人肃然起敬。
据了解,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句诗制作了文化衫,以此纪念秦人先祖,把铁血尚武的秦风传播出去。文化单位在创新历史文化传播的同时,一些秦文化爱好者也通过自己的特长,将《诗经》里的篇章创作成歌曲。今年33岁的李志锋是甘肃灵台人,他一边在凤翔著述秦文化书籍,一边潜心研究先秦文化。在凤翔待的三年时间里,李志锋还为《诗经》名篇《蒹葭》《无衣》等谱曲,其曲激昂粗豪、凄婉缠绵,被热衷秦文化的年轻人迅速传唱开来。
秦人英勇爱国、团结一心的英雄气概融入西府人的性格基因里,西府地区不断涌现出舍生死、卫家国的英雄男儿,他们都在这块厚重的沃土上尽自己之力,诠释着温暖与奉献。
(毛丽娜)
漫画:陈亮
编辑:白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