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16日, 正值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主办,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承办的“生态科学”全国中小学科技教师科普研修活动在西安开班。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中小学科技教师在多位专家带领下走进秦岭开启为期四天的培训,与动植物“对话”,揭开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生活着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通过了解动植物生理生态特性,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中小学科技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生态知识教学和生态理念普及,将生态保护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中。

此次“生态科学”中小学科技教师科普研修活动设置了专家讲座和野外考察两大环节,旨在增长科技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8月16日的专家讲座邀请到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陕西省植物研究所所长岳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陕西省研究所副所长李勃等多位生态学领域知名专家和科普专家,围绕川金丝猴的社群特性、动植物的生态考察方法、认识生物多样性及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8月16-17日的野外考察活动则带领科技教师走进秦岭国家植物园、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和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地,通过实地采集动植物标本、分析大熊猫粪便、发掘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等科普实践教学活动,让教师们与大自然进行一次深度“对话”。线下课程结束后,还将会将本次培训的精品课程内容制作成优质数字化资源,通过主办方和相关网络平台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开放。

据介绍,本次培训是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暑期联合行动中的一项重点科普活动骨干教师交流活动,旨在帮助各地中小学教师拓宽科学视野,了解国内外科技前沿发展动态,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感受科学家精神,提升其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教学能力。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实习生 周甜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