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超预期因素,凸显稳定器作用。今年上半年,青岛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15.1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4%,同比增长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5%,展现发展韧性。
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青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施策、靠前服务,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在两业融合和数字化赋能的推动下,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助企纾困,稳住服务业基本盘
今年上半年,多点散发的疫情影响了服务业企业发展。青岛攻坚克难,迅速行动,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接连出手。
3月底,应对疫情冲击,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财政、税务等18个部门印发实施《青岛市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真金白银”42条政策,通过将普惠性政策和行业性政策相结合、将纾困政策与发展政策相结合,着力解决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聚集性接触性服务业面临的突出困难。5月底,青岛再度出台“稳增长89条”,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推出消费惠民政策,助力企业活力复苏、市场活跃,带动消费持续转暖。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稳定。31个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大类营业收入为正增长,增长面为71.0%。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等15个行业大类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
政策的靠前发力,助推消费市场恢复加快。上半年,全市限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实现销售额9699.7亿元,同比增长21.9%。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74亿件,同比增长3.3%,比一季度提升3.8个百分点。
上半年,青岛服务业重点领域投资延续增长。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和36.9%。
筑牢生产性服务业支撑
服务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得益于青岛对“青岛服务”新优势的全力塑造。今年,青岛发起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将7大现代服务业纳入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中,提出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这给青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347.9亿元,同比增长20.1%。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321.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分别增长181.8%、34.9%和32.7%。集成电路设计、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机械设备经营租赁等行业发展势头较好,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7.8%、58.7%和31.8%。
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青岛境内上市公司已达59家,拟上市企业不断增多;贷款规模在全省率先突破2.5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管理基金数量、管理基金规模三大指标持续飘红。
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8%。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1.5%和49.6%。
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强,今年,青岛新认定了青岛青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智慧咨询研究中心等10个市级服务业创新中心。截至目前,青岛共有20个市级服务业创新中心,与14个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初步构建起服务业创新体系建设的梯次发展格局,全市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数量稳居全省首位。
数字赋能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数字化转型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上半年,青岛聚焦数字化赋能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全市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8%。其中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信息服务分别增长181.9%和102%,均实现翻倍增长。
这背后是青岛发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系列“组合拳”。在顶层设计上,青岛以规划政策引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将“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写入《青岛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依托数字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水平,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出台《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把服务业和制造业一同纳入产业数字化转型普惠服务体系,将按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数字生态。
青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在医养健康领域,50家公立医院接入“健康青岛”便民惠民服务平台(占公立医院总数的75%),提供110项就医智能化服务;8家医院试点“全市一家医院”应用场景,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在电子商务领域,青岛组织133家企业参加20余个云展会,帮助企业保订单拓市场,跨境电商综试区在全国评估中获评第一档次。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赋能,青岛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卡奥斯四度问鼎全国双跨平台榜首,中德生态园获批工信部平台+园区试点示范项目。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建成涵盖近1400个高端项目的国际技术成果库,打造国内首个采取市场化运营的国家级多边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在智慧物流领域,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自主创新与智慧物流协同发展等4个案例入选国家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在商务服务领域,青岛启动城市数据中枢建设,推进数据全量归集,数据开放指数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外贸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大数据+金融”赋能模式获商务部、海关总署肯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