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出台后,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有关部署和具体行动相继铺开,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少数调查研究搞错了重点,下足了“纸面功夫”、添足了“油墨味”,却缺了些“腿脚功夫”、少了些“泥土味”。

调查研究是动态演进的过程,调研报告则是过程的结晶、成果的展现。个别领导干部舍本求末、认识不到位,搞错了调查研究与调研报告的关系,把“下基层做调研”理解成“向上级交材料”,认为调研报告就是调查研究的目的与结果,讨巧地追求调研报告亮眼、出彩,只要求做擅长写材料的“笔杆子”,而不是练好接地气的“泥腿子”、话家常的“嘴皮子”。

这样的基层走访往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局限于走定制路线、听专门讲解,个别甚至以层层收集材料代替深入实地调研,从而导致调研者对真实情况了解不深、不透,写调研报告时只能凭感觉提问题、拍脑袋谈建议。由于缺乏“干货”支撑,对实际工作的参考价值有限,偏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后果必然是“秀才显身手、文章大比拼”。

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研成果能不能运用、有没有实效。要鲜明树立实践导向,坚决打破“材料为王”的惯性思维,将关注重心放在能不能解决真问题上,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要强化奖惩激励,把调研成果优劣作为干部考核重要依据,对调研成果能落地、见实效的干部,优先选送培训、优先评先立功、优先提拔晋升;对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甚至弄虚作假的干部,及时批评教育、提醒谈话,必要时进行纪律处分,切实增强真调实研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持跟踪问效,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开展调研成果“回头看”,跟踪了解转化的阶段性效果,及时更新思路、调整对策,让调研成果真正造福于民。(吴雅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