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明媚,抢抓农时,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满是农人忙碌的身影;
(资料图)
“一生之计在于勤”,背起行囊,跨越千山万水,浩浩荡荡的务工大军成为了春天里一道最具活力的风景。
不负“农时”不负春,就业“春风”吹过来。
2022年12月28日,云南省启动2023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旨在努力改善务工人员的就业结构,提升其就业质量。至“百日行动”结束,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将达到1569万人以上。
在为期100天的百日行动即将圆满收官之际,云南网记者跟随“务工滇军”寻春的脚步,见证他们背起行囊、奔赴远方的勇敢,聆听他们向阳出发、双向奔赴的美好,守护他们为梦而行、不负韶华的坚毅。
这个春天,从高原到平原、从田间去工厂、从“有路”到“有家”……他们,是最靓丽的春日限定风景线。
清晨6点半,珠江口东岸的雾气还未散去,广东东莞市麻涌镇的工业园区却早已“苏醒”,入驻在这里上百家企业的厂房内已人头攒动。
刚刚吃完早点的吕增春和妻子杨文芳正急忙赶到东莞伟嘉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准备提前到车间清点今日的产品数量,为今天的产品运输做好后勤保障。“来广东已经十几年了,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人勤春来早,今年大年初十,年味还未走远,只在家待了10天的吕增春和妻子就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告别了家人,登上了D3856次的返岗务工专列一路向东、驶向广东,窗外熟悉的大山渐渐消失,吕增春做好了为新一年继续打拼的准备。
吕增春,家住距离广东东莞近2000公里外的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巍宝山乡中和村,这里是一个偏远的贫困山村。曾经,一家人守着几亩贫瘠的土地种烤烟,既辛苦,一年到头也就收入2、3万元。2007年,正是家里小孩读书需要用钱的时候,可却一点余钱都没有。
就在生活陷入窘迫之时,吕增春听到本地一家劳务输出公司正在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这是个好机会,我要走出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没有丝毫犹豫,抓住机会鼓起勇气,吕增春做出了到“千里之外务工”的决定,立即报了名的他正式成为了云南千万个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也是大理巍山县最早省外务工人员。
“刚去的时候,工资每个月只有1500元,但好在工作稳定。”在逐渐熟悉在外工作之后,勤勤恳恳的吕增春从一名基层员工升任产品管理助理,工资也从每月1500元涨到了每月5000多元。
从种一块田到务一份工,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吕增春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份工作很固定,每天5点多就下班了,下班之余还有很多空闲时候。”于是,不安于现状的吕增春开始动脑子琢磨了起来,攒了钱买了一辆车,下班之余跑网约车。“晚上跑个5、6小时,差不多12点左右回家休息,生意好的话,周末的晚上就能多赚六七百块呢。”
奋进正当时,用吕增春自己的话说,广东虽然遍地是黄金,但是人要勤快才行,还要学会动脑子。
虽然打着两份工,但吕增春依然“野心勃勃”,2017年,看到同乡从云南寄过来的东西邮费比较贵,于是又琢磨起来的他,在公司隔壁开了一家云南特产店。“特产店里面主要卖云南的特产,比如普洱茶、饵块、猫哆哩、咸菜等等,什么都卖,只要顾客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
靠着这家云南特产店,吕增春在园区逐渐变得小有名气,云南籍务工人员或当地百姓都会来这里买云南特产。“刚开始,生意比较好的时候,一年的纯利润就能达10万元,现在受疫情影响和电商的冲击,每年差不多利润保持在几万元。”
就这样,白天,吕增春和妻子在公司认真上班;晚上,吕增春穿梭在东莞的大街小巷,妻子则守在特产店。十几年的时间里,凭着坚韧的个性,脚踏实地的干劲,靠着外出务工,家里捉襟见肘的日子日渐丰裕了起来。
2020年,吕增春在老家盖了一座三层高的小洋楼,客厅宽敞明亮,院内停着2辆小轿车,去年还在巍山县城又按揭了一套新房……而今,吕增春一家人也从曾经的建档立卡户一跃成为村里先富的典范。
“过年回家看到村里人住在老房子里,心里就想着带他们一起出去,赚点钱回来盖一间新房子。”2010年起,吕增春利用自己多年在外务工的优势,每年组织本村及周围村寨乡亲到广东务工,帮助乡亲们寻找合适的工作,累计带动周边村子56户300余人走上务工致富路,帮助家乡人民外出务工脱贫致富。
“现在,我的电话就是‘热线电话’,巍山老乡想要出来务工都会先给我打电话咨询或者来找我。”吕增春告诉记者,有些老乡出门钱花完了自己还会借,找不到工作自己也会帮助找,能多帮点就多帮点。
在吕增春的示范带动下,村里兴起了外出务工之风,亲戚邻里组团外出务工,通过外出务工许多家庭盖起了新房、买了轿车,乡亲们不仅挣到钱了,还长了见识转了观念。2020年吕曾春被巍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巍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优秀务工带头人”。
从“贫困户”到“打工人”再到“务工带头人”,每一次的“变化”靠的都是吕增春那股不服输的拼劲,来粤务工,不仅让这个家庭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也让吕增春成长很多。“在外务工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打开了眼界。”
“多赚点本钱之后,我还想回乡创业,不想这样一直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看上去俨然是“本地人”的吕增春,内心仍有“回家”的冲动,“多攒点本钱,想回乡创业,在山里养生态鱼、生态鸡和生态鸭。”
策划:杨萍
记者:杨萍牟燕红龙彦
设计:李佳颖
编辑:郭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