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文山市马塘镇卡莫村的百香果迎来了采收期,圆润翠绿的果子挂在树梢,8000余亩百香果园如一块绿毯,铺满了曾经荒芜的坡地。
马塘镇卡莫村千亩百香果园
马塘镇卡莫村四面环山,土地贫瘠,村民们大多靠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零散且产量低,收入平平,外出务工成了更多村民的选择,大片土地撂荒闲置。2019年,本地致富带头人夏明文在广西寻得了商机,“卡莫村一直都有野生百香果生长,而且长得很好,但是无人问津,而在广西,百香果却是农民们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我们卡莫村一定能种出更好的果子。”带着资金、技术和先进理念,夏明文回到卡莫村,在村里试种了100亩百香果,在这片土地上寻找致富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9年,卡莫村通过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在马塘镇成立文山市滕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党建+合作社+农户+产业”的发展模式,盘活荒地,通过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引导村民规模化发展百香果特色产业,将一片荒山坡地“盘活”。
待采摘的百香果
“一开始,大家都不敢种,我们在路边设了百香果宣传栏,给村民们科普,看到我们先种的一批人有收益了,越来越多的农户也加入进来。”腾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夏彩云说。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到这酸溜溜的果子还能挣钱,不少农户跃跃欲试,却苦于没有资金投入。合作社开始推行“免费先种植,收益后还本”模式,免费向农户提供种苗、肥料、药品、技术,不断引导农户参与百香果种植。“由于百香果特殊的生长习性,积水时要及时排干水,干旱时要勤灌水,有病虫害要一起防治,对技术要求较高。”夏彩云向记者介绍,在协助村民种苗之后,合作社还会不定期邀请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并时刻关注着村民们种植的百香果生长情况,通过科学管护,提升百香果的品质。
此外,合作社还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针与社员签订最低保底收购的方式,通过电商及超市供应等渠道解决百香果的销路问题,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对合作社的农户种植出的百香果最低价是以六元一公斤收购。如果农户的百香果种植得好,每亩就有一万二到一万三的纯收入。”夏彩云说。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户从日益见利的百香果产业中看到发展“远景”,种植面积从最开始仅有100余亩发展到了现在的8000余亩。从追着群众“求着干”到群众主动上门说“我要干”,全村共有115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带动150户农户种植百香果,户均收入从3万余元增加到6万余元。在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6000亩,亩产从1万元左右跃升至2.2万余元,500余户村民吃上了“生态饭”,走出了一条“经济兴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百香果园
远在广东、浙江外出务工的农户,看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挣钱的“门路”,纷纷返回家乡寻找致富机会。炎炎烈日下,马塘镇村民侯照勇正在百香果基地里劳作,“在基地里灌水、施肥、打药,一个月能有4000多的收入,以前都是去外地打工,现在在村里就能工作,还能照管家里的老人小孩,比以前好多了。”目前卡莫村借助百香果产业发展平台,解决了215名农户在“家门口”的务工问题。
为进一步壮大百香果产业链,马塘镇已新建200平方米业务用房,完成1500米机耕道、1个5000立方米水池和5000米灌溉管网建设,不断强化百香果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百香果“种苗培育—规范种植—统一销售—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
云报全媒体记者王世涵谭雅竹吴沛钊黄鹏张顺鋆
文山州新媒体采编中心项目组记者余红蕊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葵实习记者李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