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中国制造”的排头兵,是全球制造业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正在迈入这个行列。


(相关资料图)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开展了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遴选和第一批、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复核工作,已完成相关审核。10月24日,通过审核的企业名单开始公示。第七批次,青岛5家企业、3项产品入围。公示期后如无异议,青岛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将达到31个,迎来又一次较大幅度扩容。

制造业单项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国内前列的企业,代表全球制造业细分领域最高发展水平、最强市场实力,是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某种程度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数量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制造业实力,也映射出一座城市的产业未来。

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近年来,青岛着力推动“制造强市”,从产业到企业,进行了一系列顶格谋划、科学部署,加快重塑制造业优势。

在系统、精准、梯度培育扶持优质企业的过程中,青岛制造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单项冠军。它们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发挥了示范带动和产业集聚的作用,推动青岛制造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青岛正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着力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这将为单项冠军的生长壮大提供更多的场景和机会。

01

集结青岛制造优势兵力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在细分领域占领着行业制高点,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单项冠军对实体经济的拉动、对制造业升级的牵引,作用价值非同一般。

中国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研究表明,单项冠军企业以0.03%的企业数量占比,创造了全国规上工业企业0.51%的主营业务收入和0.98%的企业利润,企业平均利润率在10%以上,是普通工业企业的2倍以上。

单项冠军为制造业企业树立起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大力培育和发展单项冠军,已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城市竞争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青岛回归制造业初心,围绕制造强市进行了一系列谋划部署并展开实践,在培育单项冠军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数量上看,青岛制造业单项冠军实现持续扩容。

截至第六批,全国累计遴选国家级单项冠军848家。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为宁波、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常州、青岛、苏州、南通和淄博。青岛以26家数量(含培育企业)赶超苏州,位居全国第7,主要归功于近两年来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中,青岛共有9家企业和产品入选,创下自参评以来单批入选纪录。

从目前正处于公示期的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来看,青岛入围数量达到8个,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总量和增量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名。

从质量上看,这些制造业单项冠军集结了青岛制造最优势的兵力和最具潜力部队,主要集中在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并逐渐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强力量。34家单项冠军,超一半是知名度较高的青岛制造老面孔。

海尔系企业数量超过7家。除了家用储水式电热水器、洗衣机、干衣机等传统家电产品之外,孵化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海尔生物医疗也凭借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入选。

海信旗下有激光电视、宽带多媒体公司的接入网光模块产品等入选。早在2007年,海信就开始布局激光电视这一新赛道,如今成为全球激光电视的引领者。2021年海信激光电视销量蝉联全球及中国第一,激光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达49%。

入选的还有中车四方股份、澳柯玛、即发等老牌制造企业,它们坚持深耕主业,持续创新,在新的细分赛道占领制高点,自身壮大的同时,也筑牢了青岛制造的根基。

新生代崭露头角,不断涌现。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迅速成长的青岛宝佳自动化、主营滚子链的青岛征和工业、主营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的青岛云路先进材料等,都是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名单的新生代,它们多是新兴产业“小而美”的典范,借助过硬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不断优化青岛制造的产业结构,壮大青岛制造的实力,为青岛制造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02

种子选手多,育种技术优

青岛单项冠军队伍的迅速扩容,老面孔与新生代齐头并进,是青岛制造厚积薄发的集中体现。

作为制造业之都,青岛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就在于,有着一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数十年来,城市与企业相互成全、共同成长,营造出了良好的制造企业发展氛围,孕育了一大批单项冠军的种子选手。

截至2021年底,青岛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017户,为近五年来首次突破4000户大关。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加快成长壮大的同时,涌现出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及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截至2021年底,青岛有509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12家隐形冠军企业、97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于2019年实现零的突破后生长迅速,目前增加13家,数量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位。

有了数量可观、质地优良的种子选手,还需要好的育种播种技术。

近年来,青岛不断加大对单项冠军的政策支持。2021年11月1日的青岛企业家日座谈会上,《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外发布。5大方向18条“新政”在持续壮大制造业企业、补齐产业短板等方面精准施策。其中,对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奖励提档加码,由过去奖励100万元提升至200万元,新增单项冠军产品奖励资金100万元等,为培育优质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除了真金白银的资金补贴,青岛更注重从培育机制、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顶层谋划、统筹布局。

青岛在“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成优质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包括支持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支持企业聚焦主业,持续提升自主研发、工艺改进和服务型制造能力。

对于如何梯度培育,青岛也有了清晰的思路和打法。今年5月,青岛市工信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业链领航企业。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重点培育企业的规模、特质、发展阶段,分层次、分类别,量身定制培育和扶持政策,以此构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格局。

此外,为了加快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青岛还设立了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储备库。目前,三批累计入库企业47家,现在库企业38家。

近三年来,储备库价值凸显。青岛海佳机械、青岛海信激光显示、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三家公司均进入了第三批“青岛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储备库”,刚刚,它们携手跻身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队列。

03

技艺要出众,市场要出彩

连续2年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的数量大幅提升,表明青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已起。同时,制造业单项冠军不断成长,进一步提升青岛制造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据统计,青岛现有各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主要集中在智能装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新材料、纺织服装等领域。相应地,2021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金属制品业增长20.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2%、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4%、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4.1%,单项冠军拉动相关制造领域增长明显。

但与前排城市相比,青岛的制造业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单项冠军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制造业承担了更高的发展使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被列入二十大报告,制造业单项冠军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窗口期。青岛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单打冠军”的数量和质量上再突破。

根据《实施意见》,青岛的目标是争取到2025年,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0家和一批领航企业。

要实现目标,除了坚持梯度培育机制等好的做法外,企业和城市还需要各自努力锻长板、补短板。

对单项冠军企业和冠军产品来说,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只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精进、突破,才能夺得或守住冠军地位。

这就要求企业找准产业切口,扑下身子深耕,坚持练好内功,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不断提高目标,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实、做深、做精,再做大、做强。

政府则要做好引导和服务,为企业营造优渥的创新生态,激发并成全企业家的创意创新。比如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加强优质企业、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融合发展,集中力量联合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如果再配合更细致的政策指引和服务体系,从科研、资金等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将更足,阻力将更小。

制造业单项冠军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这就要求单项冠军们不仅技艺出众,也要市场领先,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有可观的占有率、有一定的影响力。

青岛是制造之都,也是外贸重镇。青岛制造有着丰富的出海经验,而且在与海内外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不断进化,竞争力不断增强。青岛制造的新生代企业也要坚定信心,勇于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新征程期待新作为、新发展。青岛只要保持重塑制造业优势的定力,充分发挥好政府和企业的作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携手前行,就一定能够培育出更多、实力更强的单项冠军,为青岛制造复兴创造更多可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