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讲孝子的故事。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就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之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还有,喜欢看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古代史上,连皇帝们也多以“孝”字来命名,比如刘彻被叫作汉孝武帝、他的爷爷被呼为孝文帝,老爸被称为孝景帝,等等。
其中原因也简单,千百年来皇帝轮流做,后浪往往以造反的形式狠心打翻前浪,所以很难标榜自己是忠,只好用孝来号召天下,甚至全然不顾自己是“坑爹”后上位的,而且古代社会不像现代有养老金,民众为朝廷服务一辈子后,不用皇帝操心养老,转而让后代用孝心埋单,实在大有妙处。
回到正题。话说东晋人陈遗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有个癖好,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在吴郡当主簿(掌管文书)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后,都把锅底的焦饭收藏好,回家后给母亲吃。
有一天,起义军首领孙恩侵略吴郡,内史袁府君立刻带兵征讨。由于事发仓促,此时陈遗已经聚敛了好几斗的焦饭,还没有来得及带回家,于是带着上了战场。
官兵和义军在沪渎开展,结果官兵战败,军人溃散,逃进山泽中,很多人因此饿死。而陈遗由于带着焦饭,侥幸活了下来。当时的人都说这是对陈遗孝顺的报答。
补充一点,孙恩,今山东临沂人,汉族。东晋时期五斗米道士(教主),公元399年,起兵反叛东晋,成为义军首领,失败后跳海自杀。
有意思的是,别看孙恩是造反派,但是很有文化,其作品有《孙恩集》五卷,据说到隋唐时仍存于世,现已亡佚。而且,由于孙恩占据海岛(舟山群岛)叛乱,无形中成为了“中原海寇之始”,并为后世海盗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海盗的“祖师爷”。孙恩泉下有知,不知道高兴还是悲哀。
接下来,再讲一个关于孝的故事。
话说一个叫吴道助的和弟弟吴附子兄弟住在丹阳郡官署时,母亲去世,两人非常悲伤,一有吊唁的上门,便顿足号哭,悲恸欲绝,闻者落泪。
此时一个叫韩康伯的任丹阳尹,母亲殷氏跟着住在官署中。老太太心善,每逢听到二人的哭声,也禁不住悲伤,于是对儿子说:“以后你如果当了选官(吏部尚书),一定要妥善照顾这两人。”于是,韩康伯就和兄弟二人成了好朋友。
后来,韩康伯果然当了选官,此时大哥吴道助已经去世,弟弟吴附子在韩康伯的帮助下成了显贵的高官。
国学经典欣赏: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