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孟令洋
天寒最是问暖时,供暖是冬季民生大事,凝结着民生之盼。今年供暖季有哪些新变化?供暖服务是否能跟得上?11月24日,记者来到枣庄市市中区、山亭区,进企业、访居民、听民声,实地感受供暖季的温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变“智”:
键盘一敲,自动调整管网
市中区宇和小区李珂家中暖意融融,富贵竹叶子翠绿,生机勃勃。“暖气挺足的,在家只穿单衣就够了。”李珂拿出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23摄氏度。
寒冬来临,温暖过冬,离不开供暖人的默默工作。在枣庄市中区热力有限公司AI智能供热调度指挥中心,调度中心副主任朱轶紧盯着屏幕,不时眉头紧皱,正在处理一地供热站二级管网异常情况。
“9:50,二级管网停止运行,5分钟内二网压力流失。”朱轶轻轻一敲鼠标,供热站现场视频就调出来了。仔细浏览后,朱轶判断供热站内二级管网需要补水。随即一敲键盘,二级管网开始补水,“预计1小时补水完毕,恢复正常。”
“目前,对供热区域内200余个人工运行管理的二级换热站进行了全方位的自动控制、无人值守和远程调控智能升级。”看着逐步恢复正常的供热站,朱轶眉头舒展,向记者介绍,“键盘一敲,好多问题就能及时解决。”
近年来,市中热力将原有只有基础功能的智慧调度指挥中心升级为“AI智能供热调度指挥中心”,配备私有云数据中心,实现供热调节的高时效性、高灵敏性、高精准性。
以室内温度这一重要指标为例,从2017年起,市中热力开始在200余个直管小区布设了3556个室温采集点。
“换热站运行参数调节从用户室内环境温度出发。”朱轶说。他随手调出11月24日10:29安顺社区站运行视频介绍,针对用热孤岛等用热质量不达标的用户,通过室温采集器的数据,系统自动调整二网运行工况,使供热调节更精准,热量分配更合理,改善冷热不均衡的情况。
变“洁”:
山区居民用上“工业余热”供暖
在被群山环绕的山亭区,近年来,城区供暖采用低温循环水供热模式。“你看,那个大冷却塔里面24小时不间断冒出滚滚烟气,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后可都是‘热源’!”山亭区翼云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民指着不远处的冷却塔解释,工业余热是低品位能源,把它回收利用变成高品位的供热能源,既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又可提高供热能力。
“清洁化”是新型供暖模式的应有之义与核心。作为一座工业老城,用好工业余热是枣庄清洁供暖的有效路径。
据介绍,以一个供暖季的运行周期来算,采用工业余热,山亭区可节省38381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979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83吨,减少烟尘排放量0.38吨,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299吨。
在翼云热力调度大厅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供热管网运行数据。“以柴林小区为例,一总供温43.4摄氏度,二总回温36.9摄氏度,二次供温38.2摄氏度,二次回温34.5摄氏度……”刘振民说,根据目前运行情况来看,余热利用集中供暖工程可满足山亭区360万平方米的供暖需求。
尝到余热利用的“甜头”,翼云热力开始盘算起更大的计划:统筹资金投资1.6亿元实施山亭区蒸汽供热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枣庄鑫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减温减压器后接出一根DN600蒸汽管道,沿各道路敷设管网,沿途开设分支至各工业用户。
这几天,刘振民忙着项目的立项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极大降低现有生产企业成本,实现山亭区开发区工业蒸汽供应。”
变“速”:
管网建设提速,供热服务加速
市中区作为枣庄老城区,部分供热主管网因建设年代较早,管道老化,普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特别是2021-2022年供暖期间出现极寒天气,影响了部分居民的正常取暖。
“今年投资5000万元对市中区自来水公司、清华园、四十一中等8条老旧一级管网实施更新改造,单线总长度7680米,涉及30个换热站。”枣庄市中区热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国峰介绍,目前已完成7条。
截至目前,市中区合同供热面积1817万平方米,较上年的1630万平方米增加了187万平方米,增幅11.47%;为城区1.5万户居民解决了期盼已久的集中供热问题。
随着城区集中供热面积大幅度增加,各种供热服务问题接踵而来。市中区首家“水电气暖信”共享营业厅应运而生,于7月份正式在枣庄市中区热力服务大厅挂牌成立。
“以往办理水、电、气、暖、信需要跑多个单位申请,递交多份材料,审批过程和现场勘查需逐个事项进行咨询、联系。现在枣庄市中区热力服务大厅可以联合办理水电气暖信的报装业务,便捷高效,真是太方便了。”锦绣花城B区二期项目经理赵慎敏说。
枣庄市中区热力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牛莹莹说,继实现供热运行调度、供热服务网络化之后,公司不断将供热涉及的各项业务优化升级到线上办理,将暖气报装时限由25天压缩至7天,完成研发并开通了线上报装和线上过户功能,供热业务涉及的报装、查询、交费、报修、报停、过户等全流程服务全部实现了网上办理,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所有的供热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