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低温路窄人多等因素,电影《大突围》剧组在沂蒙山区坚持拍摄
迎寒克难,天宝山上“突围”忙
“前面的司机,你们走错路了,这边不能通往厢式车辆停放地,没法运送物资。现在准备掉头下山,走另一条路!”1月25日清晨5点半,电影《大突围》拍摄准备人员在黑暗中随车在蜿蜒的乡道上行驶,察觉到车队偏航,制片导演张宗雷立即通过对讲机进行协调。经过前期反复考察,剧组将拍摄地点之一定在平邑县地方镇天宝山区,张宗雷要在当天9点前,协调各方将位于天宝山上的拍摄现场布置完成。
(相关资料图)
剧组的一天是从拍摄准备工作开始的。“我们是前锋,要通过协调各组工作,提前把拍摄的‘路’铺好,保证导演和演员一进现场就能拍摄。”张宗雷说,“就像电影名一样,拍摄准备工作需要克服各种问题才能‘突围’成功,后续拍摄才能顺利进行。”
电影《大突围》讲述的是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的师生在沂蒙山区一次生死突围的悲壮故事。影片以独特视角,塑造了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有家国情怀的抗大热血青年形象,这在中国电影创作史上是首次。剧组将在临沂、横店、日本三地完成拍摄,预计今年国庆节上映。
“我们的道具怎么运上山?”“什么车拉群演上去?”“化妆组这边堵车了。”车队到达天宝山脚下的大闸口村时已是6点,天空开始破晓,天宝山的全貌也逐渐清晰起来。一条盘山路蜿蜒着到达山顶,山路窄,坡度高,原定于运送物资的大型厢式车辆和运送人员的大巴车不能直达拍摄现场,只能停放在山脚下。物资和演职人员如何上山成为难点,一时间,诸多问题从张宗雷的对讲机与电话里涌出,等着一一解决。
为将拍摄用品及500多位演职人员运送到山上,张宗雷向当地村民借了十余辆柴油三轮车,将器材等物资分批次运送上山。7点,柴油三轮车的轰鸣声和器材搬运声让宁静的山村热闹起来。半小时后天光渐亮,能清楚地看到工作人员在将近零下10℃的低温里呼出的白色雾气,和冻得有些红紫的脸;群众演员边跺脚搓手取暖边排队化妆,为符合剧情和保证上镜效果,他们没有根据天气来增添衣物。
“人员可以上山了,大家注意安全!”8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搬运,物资已被全部送达拍摄现场。演职人员坐着三轮车上山,在山坡陡峭处,车队缓慢前进。“俺这辆车就像老黄牛,虽然爬坡慢,但是有劲。”村民说。
在“主力军”三轮车不断上下山的过程中,时间来到9点,拍摄现场已基本准备完毕,阳光照在身上缓和了寒风的冷冽。“拍摄准备工作按时完成。”张宗雷笑着说,在低温、路窄、人多等不利因素的包围下,他和大家又一次完成了“小突围”。
“保障物资离拍摄地有点远了,能不能往上送一下?”话音刚落,对讲机里又传来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张宗雷笑了笑,继续投入到协调工作中。(大众日报记者 王思晴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