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山东民航客运量达454.51万人次,旅客出行意愿高涨

民航业如何抢抓“机遇期”

今年春运数据显示,山东民航客运量达到454.51万人次,同比增长11.26%,旅客出行意愿高涨。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省民航业随之迎来发展“机遇期”,如何有效利用出行需求,促进消费,助推民航业回暖复苏?记者深入机场、航空公司进行探访。


(相关资料图)

客流处于合理区间,呈稳步上升趋势

在刚刚过去的春运里,“繁忙”成为民航工作者的共同关键词,返乡探亲客源迎来3年来的集中爆发。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运,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的8家机场保障航班运输起降2.8万架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86.6%;完成旅客吞吐量291.4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73.3%。其中济南机场运送旅客累计达1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近八成。

再看航班情况。山航作为山东地区投放运力最大的航空公司,春运期间,在山东市场投入航班量1.13万班,恢复至2019年88.4%,恢复比例领先行业7.4百分点;承运旅客量127.9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74.9%,恢复比例领先行业7.2百分点。

较2022年大幅增长的客运量成为民航业回暖的有力证据。来自机场与航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伴随“乙类乙管”在航空出行的落地,被压抑的出行需求得到释放是今年春运客流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客流并没有出现过于乐观的“井喷”增长,而是呈现缓慢曲线式上升,市场仍保持供大于求的状态。根据航班管家数据,全民航客源对比2019年的水平仍有24%的差距,其中春运前半段全国各地大规模疫情结束时间点不一致,导致返乡出行和旅游出行的需求并未完全释放是一重要原因。

面向2023年,更多乐观预期已投向民航业。国际民航组织最新预测,全球航空客运需求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根据山航最新观察数据,国内市场未来30天旅客预售量仍保持在2019年78%的水平,尽管春运已结束,但旅客出行需求仍然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

拓展市场提升服务,带动需求恢复

面对良好发展态势,各民航主体已纷纷开始行动,超前布局,促进行业更快更好全面复苏。

春运过后,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市场发展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叶冠艳依旧忙碌,与不同航空公司的对接沟通成为主要工作。在她看来,机场作为航空出行的交通场站,若想实现客流增长,应全面加强与各大航空公司的合作。

“商务快线的打造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叶冠艳说,以济南飞往成都、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航线为例,为了保障商务人士出行需求,航班已增加至一天十几班,可实现朝发夕归。

除了携手加厚加宽商务快线外,山东机场与航司合作正逐步扩大旅游城市朋友圈。“尤其是三四线旅游城市,我们希望通过增开新航线的方式,让旅游出行有更多选择。”为了助推文旅市场的复苏回暖,据悉,下一步山东机场将与文旅部门合作,为旅客打造一体化服务新体验。

国际市场是航空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因区位优势,一直是日韩航线的重要区域枢纽。根据规划,山东机场将加速推进日韩客运航线恢复,重点突破洲内远程和洲际航线开发力度。此外,济南机场将加快恢复欧美、东盟直航航线,烟台、威海、临沂机场加快恢复拓展日韩、东南亚航线。

良好的出行体验需要服务的保障。为应对逐步回升的客流量,山东机场提前做好服务的提质增效工作。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王娟介绍,目前山东机场针对首乘旅客、特殊旅客均推出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通过提供出行便利、改善舒适度的方式助推旅客培养航空出行习惯。

以旅客为中心,打造全链条产品

2月21日16时51分,随着山东航空4790香港—济南航班平稳落地济南遥墙国际机场,57名由中国香港入境的旅游团队抵达济南。这是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后,济南迎来的首批入境旅游团。

疫情给民航带来的改变不止客运量。数据显示,山航航班的旅客中年轻人(21-30岁)成为主力军,而60岁以上的老年旅客群体则降幅最大。除了年龄层的变化外,国内旅客提前预订天数有显著缩短,提前3天内预订的比例较疫情前有较大幅度上升。同时,更多旅客会选择自助渠道通关,对于便捷旅行各项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相较机场,航空公司直接面向旅客,除了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拓展航网通达性外,更需要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为中心,精准识别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整合内外营销服务资源,联动营销生态合作伙伴推出一系列营销活动和产品。

山航营销委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商务出行旅客,山航推出围绕旅客出行全链条打造的“商务行”系列产品,包括机票权益(变更、里程)、服务权益(值机、选座、接送机、酒店等)、优选权益(用餐、娱乐等),旅客可根据自身消费需求,灵活选择。截至目前,已服务超55万名旅客。

(大众日报记者 常青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