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农业产业发展,关系农民切身利益。3月16日上午,在2023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后,山东接续召开全省视频会议,部署相关工作。记者获悉,山东将聚焦种子、肥料、农药等热销农资,盯紧城乡接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等重点区域,对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集中开展一次春耕农资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敬东介绍,2022年,全省132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建设完成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一张图”,农资监管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深入实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清源”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监管人员33万余人次,检查农资门店和企业27万余个/次,抽检农资产品4万余批次,查处问题5265个,曝光案件330件,违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对推进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资处于产销用旺季。山东明确,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精准打击。“各地要充分利用县域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一张图’,加大对农资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提高抽检针对性和有效性。”王敬东说,种子重点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生产销售假劣、套牌侵权种子,无证生产经营等行为;农药重点打击农(兽)药隐性添加问题,尤其是在常规农药中添加百草枯、克百威等禁限用成分,在生物农药和兽用中成药中添加化学成分等行为;肥料重点打击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复混肥冒充复合肥、套牌侵权、标签标识不规范以及无证、伪造登记证等行为。

另外,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普及识假辨假维权知识,推动构建以农资连锁、配送、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为主要特征,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资经营网络,保障放心优质农资供应。要进一步加大农资案件的曝光力度,及时梳理农资执法情况,适时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对重大假劣农资案件和侵权案件,必须第一时间披露,严加查处,让农资生产经营者切实了解非法生产经营的沉重代价,对不法分子形成强力震慑,有效遏制违法犯罪行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毛鑫鑫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