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4月20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完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方案》提出,到2025年,山东实现粮食储备更加充实、应急供应更加高效、风险防控更加精准、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形成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的粮食“135”应急供应保障圈。

“山东是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和加工转化、消费大省,粮食安全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建设,防范和化解粮食安全风险,对全省甚至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王法军介绍,《方案》主要目的是推动山东粮食供应保障体系转型升级,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巩固提升山东粮食供应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格局。建立平急结合的成品粮储备库存,统筹山东粮食安全、调控应急需要、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等情况,合理确定各地区成品粮油储备数量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保有一定天数市场供应量的成品粮油储备库存,满足应急状态下的保障需要。积极引导建立多层次社会储备,指导、鼓励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建立一定数量的商业库存。同时,支持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储粮,倡导城乡居民适度储存粮食。优化地方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在严格落实国家下达的地方政策性粮食储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山东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地方政策性粮食储备规模计划,合理调整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特别是要立足山东粮食深加工和饲料加工原粮需求大的实际,布局一定数量的玉米和大豆储备。

持续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方案》提出,进一步提升区域应急保障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城镇人口消费及粮油加工产能布局,在济南、青岛、临沂、滨州建设四大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同时,指导各市县建设市、县(市、区)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承担本辖区粮食应急保障任务。进一步加强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积极发挥山东粮食储运和加工能力强的优势,加强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构建与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县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改造提升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功能,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标志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质量承诺“四统一”要求,对山东2090个应急供应网点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粮食供应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粮食应急物流配送能力,完善辖区内粮食应急物流网络,创新粮食应急物流运输方式,探索与集散调运能力强的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支持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建设城乡一体化网络,实现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一体化有效衔接。

强化粮食安全风险防控。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在综合运用传统监测方式基础上,通过购买服务、联系重点企业等多方式、多渠道获取粮食市场流通信息。同时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拓宽数据来源,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进出口、市场、库存、质量等监测预警预报。加强粮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健全粮食应急风险排查制度和粮食风险隐患请示报告制度,密切关注辖区内粮食脱销断档、供应中断、价格大幅上涨、群众大量集中抢购等情况,提前研判,及时处置。完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指导各地进一步修订完善本级粮食应急风险防控预案,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建立覆盖省、市、县的三级预案体系。同时,定期开展演练和培训,促进储存、加工、运输、供应等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增强粮食应急保障实战能力。提升粮食基础设施应对风险能力,统筹国家、省和地方要求,大力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积极争取对粮食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重点加强粮食收储、应急加工、粮食接卸、仓储设施、成品粮储运、粮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市场调控保供应急能力。

健全完善粮食供应保障运行机制。健全粮食供应保障共建机制,通过签订政府间合作协议、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统筹建立省际和市域间粮油对口支援或互助支援机制,强化协同运作、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立区域内粮食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人口密集地区、灾害易发多发地区、生产加工能力弱的地区毗邻地市统筹协调,推动粮食应急保障协同运行、统一调配,提高区域应急联动和统一调度能力。加快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省级粮食管理云平台和“好粮有网”推广应用,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在应急状态下实现粮食和重要物资统一调度、重大信息统一发布、关键指令实时下达、多级组织协调联动、发展趋势科学预判。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协助机制,择优选定一批粮食应急保障企业通过统一授牌、任务引领、重点扶持、指导其承担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任务,有效发挥区域应急保障作用。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烨莹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