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春宇

一遍遍勤学苦练换来“人机合一”的境界;醉心科研,只为弥补产业短板;为治理“油田水患”,数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他们用自己的奋斗,让青春迸发夺目光芒。


【资料图】

杜勇:

把操作动作练成肌肉记忆

2004年,刚刚走出校门的农家子弟杜勇进入了青岛港。19年后,他已经成长为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队值班队长、高级技师,成为能熟练操作7类机种的“全能型”技术能手。成绩的背后,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学习钻研。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上车练习,把操作动作练成肌肉记忆,不管吊车在什么角度,他都能一次性操作到位。勤学苦练终有回报,杜勇连续7年包揽青岛港技术比武冠军,所驾驶的机械连续13年零故障,综合能源单耗连续11年全公司最低。

除了磨炼本领,杜勇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他参与编写《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等书籍,带出的22名徒弟中,有6人取得技师资格,16人取得高级工资格。

张亚洲:

做高端技术“破壁者”

全球高端实时频谱分析仪产品90%的市场份额主要由国外公司占据,该技术的缺失是我国电子装备产业链测试环节的一大短板。为了突破关键技术,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亚洲勇挑重担,和攻关团队奋战了六百多个日夜进行方案规划、设计与试验,突破了微波实时频谱分析仪研制过程中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大幅提高了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技术水平。他参与研制的4051信号/频谱分析仪系列产品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要装备的研制测控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亚洲先后获得2018年度中国电科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9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所在团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赵光:

为控水增油研制“特效药”

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光来说,办公桌就是他的床。为了节省通勤时间,赵光常常睡在办公室,以便第二天更快开展工作。凭借着潜心钻研,赵光成功攻克一系列难题,研发出治理我国普遍存在的“油田水患”的关键技术,为我国在高含水油藏冻胶控水增油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提供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冻胶分散体技术成果已在国内22个油田及国外3个油田推广应用,使得常规水驱油采收率最大提高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