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引起广泛关注。这也难怪,一次强烈地震后,震区群众普遍关心震后趋势和余震发生,震区外的人们也会更加关心所在区域是不是会发生地震。
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作为我国地震多发省份之一的山东,保存了比较丰富的地震史料。运用这些史料,山东省地震局专家在20世纪末分析鉴定,对山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序列及类型作出了大致的归类。如果你想了解自己脚下会不会发生地震、一旦发生地震可能是什么状况,这个分析能给出一个参考。
山东地处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交界,内陆及沿海分布五条大型活动地震带,即:我国东部最大规模的郯庐地震带纵贯山东中部;渤海—威海地震带呈西北向穿越渤海直达山东半岛北部,并与郯庐地震带在渤海中部交会;东北向聊城—兰考地震带位于西部;临朐—惠民地震带、临沂—济宁地震带则横陈在郯庐和聊考地震带之间。
(资料图片)
细究开来,这五条地震带各有特点。先说胶东,尤其是胶东北部,中小群发型地震较多。胶东半岛北部温泉分布广泛,有的水温可达98℃。在泰山南麓、大汶河以北的局部区域也有温泉零星分布,这些区域在历史上也有过中小震群记载,近期也发生过小震群。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浅部热流值高,介质强度较弱,不易积累较大能量,应变能以中小震群形式释放。在日本也有此类现象,北海道地区因温泉较多,其发生大震的概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域。
接下来看山东地震带的两横,临朐—惠民地震带、临沂—济宁地震带多发生中等地震,而且多以成对、成组形式发生。这可能反映了以上地区介质强度中等,地震多为两条以上断层共轭活动相互牵制发生。
除聊考带以外的鲁西南地区,是孤立型或衰减较快的主震型中等地震多发区,原因是这个地区构造复杂,浅表地体切割严重,易形成多应力集中点,又不适宜积累太大能量。这种地区易受外围地震影响,邻区强震后一两年内,要特别注意本区那些适宜集中应力的多断裂复合区、交会点上发生中等地震的危险。8月9日3时28分,菏泽市牡丹区发生2.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便是此类情形。
压轴出场的是聊城—兰考地震带和郯庐地震带。山东7级以上主震型强震主要发生在这两条规模较大的北北东向的断裂带上,发震部位是那些与横向地壳结构性地震带相交部位,以及有横向断裂与之呈低角度斜交部位,比如郯庐地震带上多次7级以上强震均发生在这种部位。这种部位无论深部还是浅部,都存在易于蓄存较大能量的条件。
尤其是郯庐地震带,最初发现时认为其北起山东郯城,南至安徽庐江而得名。实际上,郯庐地震带北段一直沿东北方向经渤海、我国东北地区延伸至鄂霍次克海,在我国境内的长度达2400多公里。
郯庐地震带宽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带中由许多隆起与断陷组成,沿着地震带的地壳运动非常强烈,主要是两侧的块体相对水平移动,即东侧向北移动,西侧向南移动。例如现今的胶南、苏北一带是大别山的延续,安徽蚌埠一带原应与鲁北烟台一带相接等。断裂带平移的速率,计算平常一年1厘米多,快时达一年5-10厘米。
历史上沿这一地震带发生过许多大地震。自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带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8.5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5次,6.0-6.9级地震11次。而许多大地震与它有成因关系。如渤海地震(7.4级,1969年)、海城地震(7.3级,1975年)、唐山地震(7.8级,1976年)均与它有关。
郯庐地震带及断裂带的存在与演化,控制和改造了地壳上的地质构造格局,还控制着岩浆的侵入与喷发,并关联到变质作用的产生。所以现今地质界认为“郯庐”是个纲,纲举目张;“郯庐”是个枢纽,是个钥匙,是个牛鼻子。人们知道了郯庐断裂带是地震源,就可以寻找其发生的规律,防震也就有了依据。
1668年7月25日晚,极震区位于郯城、临沭、莒县一带,极震区烈度达最高的Ⅻ度,这次地震震级达到8.5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特大地震,也是我国东部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地震,其地震波释放出相当于6000颗“小男孩”原子弹的能量。这次地震,在主震前无有感直接前震。余震序列中三次7级左右强余震均发生在主震后两天之内,主震发生当夜余震最多,两个月内中强地震频繁。大震后,有感余震仍时有发生,持续了四至六年之久。震中附近地区的郯城、沂州、莒州等地,5万余人死亡,城郭、住宅、官署、庙宇等建筑物全部被毁。
如今,在山东与江苏交界的郯城麦坡地震遗址上,依稀可见大地震让地层“倒转”的遗迹:黑色岩石压盖于红色和黄色土层之上。要知道黑色的岩石是砂砾岩,大约形成于恐龙时代,距今一亿五千万年至一亿六千万年,而黄色土层是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地层,如此翻转,可谓“一步之隔跨越一亿年”。
身处郯庐地震带的临沂人,对地震有着不一样的预防理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很多家庭流行置办一张防震床。床围四角用四根粗壮的钢管,撑起一个由多根横管连接起来的床顶,上面铺着厚厚的木板。据说,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在防震床里面睡着,也是安全的。当时,一张防震床的价格并不便宜,最普通的也要一千多元,钢管加粗加重的,要两千元左右。虽是一笔大开销,但方方正正的防震床像早些年的收音机、自行车、电视机一样,得到当地乡亲的高度认可。据说那时候的农村,出嫁的姑娘彩礼单上,一定是要有防震床的。
在山东地震带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少城市确实处于地震带上。关于这个问题,地震灾害专家表示不必杞人忧天:“其实古人在城市的选址过程中已经考虑到这些因素,现在的大城市都是在历史长河中发展保留下来的,都是相对安全的地方。极端的例子即使有,也不会多。一些城市虽然处于地震带上,但是由于该地区其他地质因素的影响,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也不高。”
在临沂,人们对郯庐地震带也不会谈虎色变。30多年前,由国家、省市500人联合组成的科研团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搞科研攻关,对鲁南一带地震烈度进行重新评定。课题组经过3年时间研究,根据古地震遗址开挖以及年代学研究,又据样品年代测定分析推算,得出两个结论:确定临沂一带地震烈度在8度以下;该地区8级地震复发时间间隔为3000年至3500年。
好在郯庐地震带及其以东区域发生的强震序列,能量一般衰减较快且起伏小,一旦早期强余震发生时段过去,后期很少会再发生破坏性余震。
而郯庐地震带以西,这次平原地震发生的聊考地震带的特点,是能量衰减一般较慢,多有起伏。这恰是这次平原地震之后余震较多的原因。
当然,以当下的科技水平,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有地震预警,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另外,我们应当多多关注地震资讯,树立好科学的防震减灾意识,才能在灾害来临时更好地应对。(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