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儿子对我不好,我不想和他一起住了。”

说出这句话的李阿婆是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而老太太抱怨的那位对他不好的儿子,是一位70多岁的爷叔,姓徐。


【资料图】

开庭之前,我第一次在法庭上看到李阿婆,她就迫不及待地用流利的上海话,中气十足地不停向我诉说着这些年和儿子老徐之间的“恩怨情仇”。

感觉遭受自己儿子“迫害”的老母亲

李阿婆有三位子女,老徐是长子,也是唯一一个至今未成家的孩子,一直与李阿婆共同生活。其他两位子女因住得远,也都有自己的家庭,所以在父亲去世后的这十多年里,作为长子的老徐是承担照顾老母亲重任的主力,其他兄妹偶尔过来探望。

或许是因为长期近距离的生活,又或是因李阿婆逐渐年迈,李阿婆逐渐对自己这个长子的意见越来越大:

“我天天住在房子里,他居然还要把马桶拆掉。”李阿婆向我“控诉”道。

“拆掉马桶是因为马桶坏了,我买了个新的找人换。我也住在房子里,怎么可能拆马桶,我自己也要用的呀。”老徐向我解释道。

“他还把我赶去阳台上睡。”李阿婆继续“控诉”着。

“我们的房间是一室一厅,阳台封起来和卧室连在一起的,条件都差不多。因为她喜欢通风、阳光好的地方,是之前她自己要求睡阳台的。要是她觉得不要睡阳台上了,我可以和她换,我去睡阳台。”老徐又无奈地说道。

“他天天晚上在我睡觉的时候开音响,故意不让我好好睡。”李阿婆不听解释,继续数落长子的“恶劣”。

“我自己都70岁了,我也要睡觉,开什么音响……我们的房子是老房子,隔音不好,那个声音是其他地方传过来的。”老徐对此也很委屈。

……

在“控诉”了一大堆长子的“恶行”后,李阿婆对一直在生活上照顾他的长子老徐下最后“通牒”:“我不要和他一起住了,我要他搬出去。”

案件好判,然而矛盾难解

由于二人共同居住的房屋在此前已通过法院做过确权,李阿婆占该房屋八分之五的份额,其他三个子女各占八分之一。

根据法律规定,房屋权利人认为共有基础丧失,可以起诉要求对共有房屋进行实际分割,从法律上来说,李阿婆的起诉并无难点,审理、判决也并不复杂。占有房屋八分之五份额的李阿婆取得房屋,并补偿老徐房屋价值八分之一的折价款似乎是最直接的方案。

但是,简单的一纸判决过后呢?年近七十的老徐拿着微薄的折价款必将四处漂泊,无家可归,而李阿婆更是年近百岁,离开了儿子的照料,一个人又如何自理?

那么,如果以亲属关系为由维系双方的共有状态不予分割,让他们继续维持现在的居住状态又可行吗?办案系统里的案子虽然没了,但李阿婆和老徐心里的症结却只会越积越多,两位老人的晚年将在繁复的矛盾、争吵中度过,甚至出现反复诉讼。

如何化解矛盾又妥善保障二人今后的生活,为这个家庭留下温情的种子,我开始了自己的“破冰之旅”。

敞开心扉聊天后的破局之法

在充分了解到二人目前的生活状态以及主观想法后,我发现二人主观矛盾颇深,而对我这个想要来“分房子”的法官,心里多少都有些戒备,两位老人家都不太能够敞开心扉。

想要妥善解决,看来只能徐徐图之。

“解铃还须系铃人”,那段时间,我有机会就找两位老人聊聊天,寻找破局之法。

“我小儿子一直说,过得不舒心就让我搬去养老院,养老院我是不去的。”

“他们房子也小,老二老三说让我考虑搬到他们家旁边去,到长宁租个房子,他们方便照顾,不然宝山、长宁两边跑太远了。我不要他们照顾的,我一个人蛮好,我就喜欢现在这套房子,户型、朝向我都满意,我和老头子当年一眼就看中这套房子。”

听到老二老三的态度,我眼前一亮,虽然仍旧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但如果其他子女支持的话,这个矛盾确实有机会妥善化解。

这次交流过后,我立即联系了李阿婆的小儿子。经过沟通,我争取到了李阿婆其他两位子女的配合和支持,我对后续矛盾的化解更有信心了。

症结点被逐个妥善攻破

化解办法其实也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处置周到。

我决定转变思路,试试由占有房屋八分之一份额的老徐占有房屋,让李阿婆住到居住在长宁区的其他两位子女身边去,既能解决老徐的居住问题,又能方便几位子女照顾李阿婆。

碰到的问题,也同样棘手,一是如何保证李阿婆到了其他子女身边能够安享晚年,得到周到的照料;二是老徐占有房屋后,八分之七的房屋折价款,是否能够在合理时间内付清,以保证李阿婆以及其他子女的合法权益。

这次,我把李阿婆和她的三位子女一起约谈到了法院,全家难得共聚在调解室。

由于前期多次电话、面谈取得良好效果,李阿婆对我十分信任,老徐也不觉得我会冷血无情判他搬离,此次调解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经过与李阿婆一家反复沟通,上述问题我开始逐个攻破:

面对第一个问题,李阿婆满意目前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因为采光、通风等条件十分符合她的心意。由此出发,经过与几位子女商量,小儿子承诺会给老母亲找到一处采光、通风等条件与现在房子相似的房屋租住。在其余子女的反复劝说和承诺下,李阿婆也最终答应搬到小儿子家附近,由小儿子主要负责她的日常起居照料,其余子女也承诺会积极承担起赡养义务,保证李阿婆的晚年生活无忧无虑。

面对第二个问题,经过家庭会议的沟通,老徐也从母亲以及弟弟妹妹处得到承诺,可以给他充裕的时间筹集房屋折价款。在此期间,他可以一直住在现在的这套房屋内,不用担心流离失所。

这两个问题一攻破,这起一开始看起来难以化解的矛盾得以妥善解决。李阿婆同意搬到小儿子附近租住房子居住,由小儿子负责解决她的日常居住生活,小儿子也承诺李阿婆会在三个月内找到一处采光、通风与现在房子相似的房屋给李阿婆租住,并由子女三人负责聘请阿姨随身照料。老徐从李阿婆和弟弟、妹妹处得到承诺,会给予他非常宽裕的房屋折价款筹备时间,而他则可以继续居住在这套房屋内安享晚年。

“没想到案子在您手里解决了,我们知道老妈的性格,她的工作不好做的,法官您居然能说得动她离开这套房子,实在不容易。”

“是的啊,大哥和老妈之前关系还行的,可能是因为一起住得久了,摩擦就起来了,我们也说不动他们。”其他两位子女对我说道。

我想,他们终究可以解开心结,一起晒晒太阳

调解结束后,即将接受小儿子主要照料的李阿婆一边走下台阶一边不断说着租房的要求,从楼层、朝向、采光、通风等一样不落。

似乎是太过于专注说话,下楼梯的李阿婆突然有些站立不稳,旁边的老徐在这一瞬间的功夫,下意识地立即悄悄搀扶了一把,李阿婆也顺势牵上了儿子的手。母子二人就这样手拉手相互搀扶着走下了台阶。

正好看到这一幕的我心想,他们终究可以解开心结,一起晒晒太阳,唠一唠这许多年的点点滴滴。

同时,我也在想,作为一名审理家事案件的法官,要清楚地知道,当事人除了追求案件本身的公平正义之外,还需要在情感上得到共鸣,用法律治愈人心

家事案件的审理不能仅着眼于当下、甚至机械地解决案件争议,而应当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共同的家庭生活时空背景里去衡量,在每一个具体的案件审理裁判中,秉持良善、对症下药,才能把人民法院所希望传达的公平公正、亲情至上的家事司法理念变得更加鲜活,才能够让更多的当事人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温暖你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