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铜官区现有阀门生产骨干企业30余家,预计2022年产值近18亿元,并初步形成金属材料、高端阀门等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化流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装备产业链。盾构机阀门、搪玻璃铸铁阀门、水利控制阀及系列产品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水道系统阀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约10%。

今年以来,铜陵市铜官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围绕阀门行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切实提高阀门行业质量整体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全面推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化流体控制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更是入选安徽省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

“傻大黑粗”也有实验室


【资料图】

“自己研发的产品能助力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大伙儿都特别很自豪。”12月7日上午,安徽红星阀门有限公司水力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在忙碌地对样品进行各种实验,以尽快出具科学数据指导生产。

据介绍,该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测试阀门口径较大的水力实验室,总投资超3000万元,占地总面积2200平方米,一期项目投资近1500万元已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该企业也是目前国内一家不依靠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独立可出具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报告的阀门厂家。

提起阀门,人们自然会想到“傻大黑粗”,没有啥高精尖技术含量。“事实上,阀门是传统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高端功能性阀门一直被欧美国家长期垄断。”安徽红星阀门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寄表示。目前,该企业正围绕打造“龙头企业”和“百年老店”目标,积极与湖南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聚力攻关水力控制阀、水锤泄放阀、空气阀等功能性阀门研究课题,并取得丰硕成果,产品行销全国及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受到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近30%。

大国重器也有一份力

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被誉为大国重器。谁曾想,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外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也有着该市铜官区当地一家阀门生产企业的功劳。

2017年初,为加快建设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国内主要泥水盾构制造企业之一的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找到当时还不显山不露水的安徽铜都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在此之前,国内企业未掌握泥水盾构接管器换向封堵控制技术及液动三通换向阀技术,全部采用进口产品和技术。为攻克这一难关,公司研发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潜心学习,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等方法研究泥水盾构泥水系统接管延伸先进工艺、换向封堵技术及封堵控制系统。经过近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一年后研发出此项技术。

“盾构机从空载运行,到拆解运送,再拼装使用,我们没有派出一名工程师进行维修。”该公司首席质量官陶善祥谈及企业产品优异表现时,自豪感油然而生。之后,公司聚焦复杂地层、超高埋深地质条件下,流体控制设备及系统研究与开发,产品研发从单一泥浆阀门扩展到泥浆门、接管器系统、常压换刀装置,由传统机械产品拓展到机、电、液、气综合控制系统。盾构机流体控制关键部件也由当初300万元单一配套阀门,升级到如今的流体控制配套设备,价值攀升到近2000万元,有力助推了盾构机关键零部件国产进程。同时,大型盾构超高性能滚刀和常压换刀设备研制及应用成功入围2022年度安徽省“揭榜挂帅”专项项目。

全国生产阀门的企业千万家,为何安徽铜都流体能与盾构机结下不解之缘?“质量是企业的寿命,要想做成百年老店,必须要有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陶善祥给出了这个答案。他在质量管理领域摸爬滚打也有30个年头,深感“质造”的重要性,即便到今天仍时常自我叮嘱:“产品以质量取胜方为正道,如果产品卖不掉,就没有效益,那么就直接影响的就是个人收入和发展空间。”

铜都品牌仍需“合唱”

今年年初,针对区域阀门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铜官区精心出台阀门产业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并选取一批代表性强、有提升意愿的阀门生产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征集企业需求与问题困难。累计共走访阀门企业42家次,收集企业需求并解决问题15项。同时,扎实开展“首席质量官”“质量管理基础”等课题培训,鼓励、引导企业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向知名品牌看齐、向高品质的需求看齐,并引入域内金字招牌——国家铜铅锌质检中心,有机嵌入阀门产业链当中,着力推动企业主体由“采标者”向“制标者”转变,由“制标者”向“引领者”转变。

目前,铜官区阀门产业拥有“铜鼎TD及图”“铜鼎及图”“盾安”3个中国驰名商标以及4个省级著名商标,累计参与制定46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导修订15项。“我们将按照‘近期集聚优先、中远期升级提质’的思路,持续深化阀门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全链条技术服务和全过程指导服务,大力实施‘品质+’行动,广泛开展智能流体装备标准化试点和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引导聚力唱响‘铜都阀门’品牌,力争把阀门管件产业集群打造成‘铜陵地标’”铜官区市场监管局局长戴凤华表示。(孙照柱 张小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