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阜阳市颍州区瞄准水利“大循环”,把水利工程建设与黑臭水体治理相结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培育相结合,通过提高灌溉和除涝面积保障粮食安全,通过栽植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和发展沟河边线薄皮山核桃等果木经济林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赋能提质”。
去年以来,阜阳颍州区结合全区开展的“科学规划家乡、建设幸福家园”活动,把水利规划作为“重头戏”,强化规划引领、管控约束,总投资约17.06亿元,相继实施了颍州区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农村小水体水生态治理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引排顺畅、滞蓄得当、丰枯调节、多源互补、可调可控”的水网体系,不断把水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和发展优势。
围绕境内18条骨干沟河互联互通,颍州区通过清淤疏浚、打通断河、拆除堵坝、整治违章、岸坡防护等措施,退还水域生态空间,恢复河湖(沟塘)等水体自然连通,维护河流的自然形态,增强水体流动性,改善水质,消除黑臭水体,保护沟河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建设控制性工程,完善沟河防洪排涝灌溉设施,提高了骨干沟河防洪排涝标准,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效保证农田灌溉用水。
为疏通全域水系治理的“最后一米”,颍州区重点对辖区自然村庄内不具有排涝灌溉功能的废旧沟塘进行填埋,复垦耕种或作建设用地,对具有排涝灌溉功能的沟塘恢复活水功能。该区对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96个村居、1278个自然庄进行截污纳管,设置一体三格式沉淀池,使居民生活污水净化后达标排放,改善39.58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经初步估算,颍州区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全部实施后,能改善860亩耕地面积,新增1.62万亩养殖种植水面,有效提升15万亩土地的灌溉和除涝效益,年效益约为14459万元。农村小水体水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后,可填埋沟塘212处,新增土地面积651亩;通过对低洼地改造,小田变大田,新增或改善耕地面积8750亩;通过沟塘蓄水,可新增养殖水面3.4万亩,有效提升26.4万亩土地的灌溉和除涝效益;利用沟河边线种植薄皮山核桃等果木经济林等,年可增收28936万元。
·编后·
阜阳市颍州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贯穿“一盘棋”思想,全局谋划、统筹考量,推深做实水利“大循环”文章,通过水系连通工程打通骨干河流“肠梗阻”,通过小水体治理工程疏通沟塘“毛细血管”,从而让水利工程发挥出实实在在的效益,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