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江评论员
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文件,全力支持芜湖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面的倾斜政策、有力的要素保障、完善的帮扶机制,为工作高效展开、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强化担当,真抓实干,努力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创业、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等方面走在前列,当好第二极,建设副中心,为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壮大经济实力。成为省域副中心、省内第二城,要靠过硬的自身实力说话。放眼国内的襄阳、洛阳、赣州等城市,都是通过提升经济实力坐实了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我市的经济体量还不够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中,我市明确提出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保持年均8%以上的增速。我们必须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思想,拉高标杆,放大格局,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扎扎实实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较快增速,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推动产业升级。产业是经济之本、城市之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关键是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对于我市而言,要依托工业互联网赋能,做大做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加速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促进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材料和电线电缆等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培育壮大机器人、现代农机、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物流、金融、新型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狠抓“双招双引”一号工程,特别要聚焦百亿级项目、制造业大项目、产业链核心环节关键项目,不断蓄足经济发展后劲。
提升城市能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这两者一体两面,互为表里。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就发展的体量、规模、在全省位次而言,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建设人民城市是就发展的目的、方向而言,是我们对全市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主动回应、主动努力、主动担当。建设人民城市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芜湖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实际行动。我们要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发展,以人民城市建设为总抓手,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增强城市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
强化人才支撑。人才是城市的未来和活力之源,是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智力支撑。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人才驿站10个,兑现人才补贴2.7亿元,引进就业大学生6.6万人、是前年的2倍。今后要把聚人才增人口作为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放大“紫云英人才计划”品牌效应,优化人才驿站功能,发挥人才发展集团作用,全方位招引各类人才来芜创新创业,推动全市人才扩量提质。同时,加快打造“创业芜优”之城,推进全域孵化区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努力把芜湖打造成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和重托,各项建设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全市上下要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力往前赶,奋力往前冲,以实际行动回报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厚爱,奋力推动芜湖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