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金其华(右)在进行调解工作。 本报记者 温 沁 摄

4月20日,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气温接近30摄氏度。从一户村民家调解完矛盾出来,金其华头上汗水涔涔。顾不得擦,他拿上自己的黑色帆布公文包,一脚踹响摩托车,飞驰去田里查看旱情。晚上,他还要去一个村民组开会,处理集体承包水塘产生的村民矛盾。

8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村情民忧、1224户村民的家长里短,构成了金其华忙碌的日常。这是金其华在砖佛寺村担任村支书的第18个年头,也是他做基层人民调解员的第35个年头。


(资料图片)

“我哪儿也不去,就认这片土地!”——

“芝麻官”肩扛大责任

“小心,别踩到瓜苗!这个瓜一个要卖好几十块。”4月18日中午,金其华蹲在种植大户陶李的西瓜大棚里,一边仔细地查看西瓜的长势,一边叮嘱别人注意脚下。两鬓染霜,面庞黝黑,这个54岁的村书记已经汗流浃背。

“要不是金书记里里外外为我们张罗,我可能早就干不下去了!”砖佛寺村种植大户陶李说。当初土地流转的时候,已经签了合同,可是部分村民法律意识不强,临时反悔。金其华为此到村民家里反复做工作,最终才把村民说通。

有一年下大雨,大棚垮了,危及瓜苗,金其华连夜冒雨赶来,帮助陶李修好大棚。去年干旱,草莓园和附近的田地灌溉用水告急,陶李等人反映了问题以后,金其华立马联系工程队在附近打了一口深井,解了庄稼用水之急。

“金书记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他在,我扩大经营规模,心里就有底气。”陶李说。

发展特色产业,是金其华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主要抓手。如今,在他的筹划下,砖佛寺村拥有2000亩蔬果产业、6000亩稻虾共养,以脱贫户为主体的家禽养殖产业也欣欣向荣。2022年,砖佛寺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4.2万元,实现历史性突破,贫困发生率由12%降至0。

家家户户搞经济,砖佛寺村村民日子过得红火,但金其华自己家里的变化却并不大。如今一家人还靠他每月不到3000元的工资和10亩土地生活。金其华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田里基本靠妻子张明霞一手打理。

忙时做农活,闲时打零工,张明霞经常忙得脚不沾地。她打趣说,老金家兄弟三个,现在就数自己家最“穷”,老头子“倔”得很!

金其华倒觉得还好,“现在的日子过得比以前还是好多了”。说到“以前”,1988年7月,金其华初中毕业。家中贫困,他只能中断学业。眼看着同学们纷纷升入高中,进城学习、工作,金其华暗下决心,在农村也要干出个样子来。后来,有人劝他进城做生意,带他去南方挣钱,他听了之后直摇头,“我哪儿也不去,就认这块土地!”

从小学代课老师,到村里的计生专干、会计、文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省人大代表……他像一棵树一样,扎根在砖佛寺村,一干就是30多年。

“不调解成功决不罢休!”——

“和事佬”坚守硬承诺

“我这辈子没遇到第二个像他这么倔的人。”结婚30多年,张明霞说起丈夫金其华,话语中有点无奈,有点埋怨,但是又隐约透露着点骄傲。

回想起来,这种倔,从金其华第一次踏上人民调解之路就开始了。

1996年,金其华刚刚进村委会工作。这一天,一个村民组的群众因为土地纠纷,到村委会闹得不可开交。

彼时,群众年年上访,村干部轮流上岗。面对多年积累的矛盾,金其华初生牛犊不怕虎,大胆站了出来。

“你一个毛小伙,说话不算数,找能拍板的人来!”村民看金其华年轻,并不拿他当回事。

“我是来解决问题的,请大家相信我!”

错综复杂的沉疴顽疾,针锋相对的干群关系,毫无经验的金其华完全低估了眼前的难题。在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中,他甚至话都插不上。

倔脾气犯了,金其华就是要啃一啃硬骨头。之后的5年,他理思路,找方法,寻窍门,一家一户上门走访,问题一个一个梳理,疙瘩一个一个化解,最终成功破解了这道难题。

或许是这次成功的经历,让金其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倔”。“矛盾到我手里头,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自己受一点委屈,都要努力把事情调解好。”金其华说。

有一次,村里一对夫妻离了婚,从中调解的正是金其华。离婚后,男方不守协议,阻止女方看孩子。女方把气都撒在了金其华身上,一个耳光重重打在他脸上。还有一次,金其华在调解中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处理问题,没有一丝偏袒好友,自此好友与他不相往来……

“如果能避免更大的冲突,我个人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呢?”金其华说。

他从长期调解中总结出“快、敢、稳、细”工作法,“快”字当先,受理纠纷不过夜;“敢”字为要,化解矛盾不手软;“稳”字压底,冷静处置不冒进;“细”字贯穿,情理并进不冷漠。

在调解中,金其华经常说起两句话——“如果你是他,你该怎么办?”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拉近距离。“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办。”潜移默化以案释法,引导双方回归理性思维。

就这样,一桩桩针锋相对的争执,在金其华的耐心调解下成功化解。当事人从面红耳赤、怒目而视,到归于平和,最终握手言和。

“不调解成功决不罢休!”这是金其华的“倔”,也是他对群众的承诺。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些年来,金其华调解的矛盾纠纷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全村1224户人家,他调解过各类纠纷所涉及的家庭就有700多户。

“村里大事小事都离不开金书记!”——

“体己人”倾注真感情

常年骑摩托车,金其华落下了老寒腿的毛病,戴上护膝也没用,阴雨天常常觉得不舒服。家里有辆二手车,为什么一定要骑摩托呢?

“去村民家办事,你老开着车去,容易让人心里不舒服。而且乡村里有些崎岖小路,还是骑摩托车方便。”多年来,金其华的手机保持畅通,随叫随到。风里来雨里去,他已经骑坏了4辆摩托车,现在从朋友那里买来的半新二手摩托,是他的第5辆“坐骑”。村民们也早已习惯了乡村野路上,金书记驾驶摩托“突突”来去的风景。

2016年3月,金其华通过招考进入夏店镇财政所,两边兼顾两不误。可是,在村里需要他全力以赴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又回到了村里。“有坐办公室的工作不去干,非要在村里吹风淋雨、受苦受累,真傻!”有人这样议论他。

“我从事基层工作这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织上需要我,群众也需要我,那我应该在这个岗位上扎扎实实地继续干下去。这是我的责任。而且,如果没有村书记这个平台,我也不会有机会施展才能,获得荣誉。”他这样想着,又全身心地扑在村务上。

“金书记办事认真踏实,以前村子里面脏乱差,现在我们村里不比城里差!”看着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村民汪泽福深深感慨。

“原来婆媳俩是天天吵,结果金书记把婆媳矛盾都调解好了。现在我家儿媳妇还被村里评上了‘好媳妇’!”村民万应福说,村里大事小事都离不开金书记!

工作多年,金其华早已成为群众心中的“体己人”,他也对群众产生了深深的感情。“群众对我很依赖。他们担心我走了,这里不会像原来发展得那样好。我也舍不得离开这里。”金其华说。

婆婆妈妈、鸡毛蒜皮、邻里纠纷……每天应对着这样的小事,金其华不厌其烦。

“我的生活很单调,也很精彩,正是这个平凡的岗位给了我不平凡的人生。我热爱这个岗位,我还会继续坚守下去。”坐在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金其华调解工作室”内,他言语笃定、眼神倔强。

·短评·

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

站在田地里,金其华背挺得笔直,身姿挺拔,像是一棵树,深深地扎根在砖佛寺村。对他来说,群众就是他扎根的土地。通过多年如一日的耕耘,金其华带领乡亲们共同建设了一个平稳有序、欣欣向荣的村庄。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获得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精神情感上的滋养,同时获得“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树木离不开土地,只有不断地向下扎根,汲取养分,才能不断地向上生长,枝繁叶茂。党员干部要像金其华那样,将自己当成一棵树,把根须深深扎入人民这片“沃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办群众所需,走进群众、融入群众,不弃微末、不舍寸功,在为人民服务中获得无穷的智慧与力量。

一人一木,其木众,则成林,则众志成城。成林就能遮风御雨,能防沙固土;成城就能汇聚强大合力,庇佑千家万户和谐稳定,护佑社会长治久安、兴旺发达。(见习记者 班 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