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频频刷到西安事业单位进高校招聘的视频新闻,点开一看密密麻麻全是人,而且不是公费师范生就是硕士研究生,网友纷纷评论太卷了。我想,如果我置身其中,就凭普通二本的身份,怕是一份简历也投不出去。

这几年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难,导致考编越来越热。每每看到这些消息,我总会庆幸,幸好自己上岸了,哪怕现在干的工作和我大学学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

高三那一年,也不知道是我的哪一根劲不对了还是魂不归位了,成绩一向四平八稳的我,一下子从班级的中上游掉到了末尾,退步了很多,而且往后的日子,无论我再努力也没有游回原位,自然而然的我的心理也就发生了变化,可谓心灰意冷,不再挣扎,一切听天由命。


(资料图)

■ 高中的教学楼

2012年高考结束,意料之中,我只考上了陕西省内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

当时的我,虽然考得不好,但已经身心俱疲,也不想补习,只知道终于摆脱了高考的苦海,但是对未来根本没有任何规划,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身边也没有什么指导的人,所以在报考专业时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倾向性,只能在有限的分数下、在少的可怜的几个文科专业里填了几个能保证自己不掉档的专业,然后稀里糊涂的在一所师范院校学习了新闻学专业。

记得录取通知刚刚下来那会儿,有一天晚上在学校操场上遇到了很多同班同学,互相聊起了学校和专业,大家都说这个专业挺适合我的,因为我表达能力不错,也挺会写东西的。

也不知道是晚风过于温柔还是年少过于无知,当时听同学们这样说我突然有了一种意气风发之感,因成绩不理想带来的郁闷一扫而过,还挺为自己庆幸开心的,同时心想:要是当时被我脑子一热跟风填的第一专业会计学录取,我估计会被折磨死,对于数字我的脑子完全就是一团浆糊,幸好那几年会计学比较热门,我的分数不够被录取。

进入大学之后,真正开始上课学习专业知识了,专业课上学新闻史、练习写简讯、学习摄影摄像、排版剪辑……这些课程内容大部分我都很感兴趣,尤其是摄影我特别感兴趣,觉得能用相机记录美好的瞬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不喜欢写新闻稿,学习了新闻怎么写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平时我感怀抒情写的那些东西根本和要求必须真实叙事的新闻稿是两码事儿。新闻写作课上为了真实且吸人眼球,小到一个新闻标题都要反复修改,这种对琐碎细节的斟酌和严谨程度让我抓狂,当时我隐隐觉得自己或许并不适合成为一个新闻从业者。

大三下半学期,为了确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从事新闻工作,暑假我和舍友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华商报实习。当时带我的男老师是负责政府这个板块的,现在我已经忘记他姓什么了,只记得他胖乎乎的,人挺好。带舍友的女老师是负责都市生活这一板块的,姓边,人也很和善。

正式开始实习生活后,我所能做的工作渐渐明晰。没采访的话,我一般留在报社接听电话,登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但是大多数时候,打到报社的都是一些邻里之间互相占用土地之类的电话,这种纠纷往往很难处理,新闻价值不大,所以我们一般很少去实地采访。有采访的时候,我就跟着师傅每天去政府机构听领导开会、记笔记、拍照。回报社之后师傅写稿件,让我看以前的新闻稿件学着自己写。说真的,我对政府类新闻稿件真的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觉得太枯燥乏味了,而舍友吐槽自己跟的都市生活新闻这块也整天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很没有意思。

舍友的师傅边记者比我们只大了一两岁,进入报社也才刚刚一年,每次写完稿件都会被站长一顿痛批,我和舍友听着听着就彼此对望,眼神儿传达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边记者好惨,报社也不好混啊。混熟之后一问边记者,她的工资才两千多,望着跑新闻跑得又黑又疲惫的边记者,我和舍友的心凉了半截。

就这样,实习的一个月过去了,原本白皙的我和舍友除了晒黑之外,在报社连一篇独立的采访稿都没有完成。实习结束,我觉得记者工作跟我此生缘分已尽,在后来的找工作经历中,我再也不想踏进和新闻相关的单位大门。

2016年夏,我毕业了,其实那段时间正是新媒体兴起的高峰期,我完全可以进入这个赛道,但是没有考虑清楚的我又一次错过了这个机会。

毕业第一年,我跑到一所公立学校当了一年代课老师。那是陕南老家山区的一个学校,工资一个月只有一千六百元,但是父亲一心想我稳定,觉得以后我可以慢慢考,非要我回去。

按照我原来的计划应该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回老家的,但当我在西安一家做图书的单位干了三个月之后,加班以及一个对我要求苛刻的中年女领导稀释了我留下的勇气,我原来无坚不摧的决心在现实面前变的不堪一击。虽然这是一份月薪三千五的工作,但是我卷了三个月就卷不动了。原来山外的世界这么累啊!在这个档口正好父亲催我回家,我想,那就回去吧!

去那个学校之后,朴实的父亲还对学校的领导千恩万谢,觉得我能干上这份工作不容易。后来我才知道,考编名额给的少,山区的老师流失量也大,年年都缺人,只能招聘临时的老师代课,而且因为工资低且在山区,一般很难招到人。

学校离我家不远,开车需要半个小时,每次都是从城里上来的老师路过我家再把我捎到学校。那个时候,我刚刚毕业,对社会根本没什么认识,虽然在学校一周要带二十六节课左右,还要手写教案,但是因为面对的是一群纯朴可爱的山区小学生,加之同事们相处的都不错,我觉得过的还挺开心的。

干了一年之后,第二年我没有考上老师,就从学校辞职了。我走的时候学校的领导并没有挽留。等第二年开学又缺老师了,领导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去。我告诉他我已经在西安上班了,把房子都租了,根本不可能回去。他仿佛没有听见一样继续让我回去,他的单调劝说耗尽了我的所有耐心,最后了他还在问我为啥不回去?我没有办法只好实话实说,表明工资太低了,他这才沉默下来、不再强求。

其实有时候我很矛盾,一方面我觉得当代教那一年我过的很平静,每天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烦恼。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当时的我太窝囊,毕竟一年下来不算花销我才赚了一万六,真的还不如在西安端盘子挣钱。重点是那一年,我过得真的很无聊,你想想,周围全是成了家有了孩子的中年人,就我一个年轻人。我感觉自己还没有见识过这个世界的繁华,又被打回了原来的小山村,内心其实格外不甘心。

后来我就来西安了,来西安之后迅速找了第二份工作,也是在一家辅导机构当老师,当时工资三千左右,其实并不高,但是对比代教的一千六我又觉得还不错了。而且在这个教育机构是真的闲,当时周一周二休息,周三到周天上班,周内上班其实就是让你备课、练课、磨课,时间全部属于你自己,我一个同事就在这一年抓紧时间学习,然后通过了普通话和教师资格证。

■ 公司团建

干这一份工作,我的同事也都是刚毕业或者毕业一年的,我们迅速成为了好朋友,经常下班了约着一起玩,过的很开心。

本来我还打算长久干下去,但是第二年老板并没有说涨工资的事情,于是我们也就相继离职了。这大概是我最快乐的一段上班经历了,虽然这一年我也没有挣下钱,但是穷归穷,快乐是真的快乐。

随后两年,我觉得我不想再在教育这行发展了,想着自己平时也挺喜欢写东西的,于是我决定转行文案编辑。

当时公司给的钱比教育机构高了一些,有三千五到四千多,这和业绩挂钩,写的稿子越多,工资也就越高,当时我一个小伙伴特别能写,每个月能拿五千多。

这个工作就是特别累,压力比较大,要和客户也就是平时说的甲方磨。有的甲方比较好说话,要求明确,稿子一两次就过了。有的甲方每每脑洞大开,按照他们的要求写了,又让把稿子改来改去,最后改的面目全非再给你说不要了,遇到这种甲方真的让人无语,而且当时我们实行单休,周末一天假时间根本不够用,往往感觉人还没有休息好,第二天又要去上班。

也就是在干编辑这两年,我感觉到了一种深深地疲惫,失眠的夜晚、起不来的早晨、等不到的公交、无休止的加班、永远挑刺的甲方、施压的老板、停滞不前的能力、狂掉不止的头发……总之,事业一片灰暗、未来不见希望,我对生活产生了一种绝望。

那个时候,我常常在想,我的同学们都过得挺好的,人家为什么能找到比较称心的工作呢?我到底是哪里不行了?试错这么久,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种强烈自我怀疑产生的绝望,让我变得非常压抑,就好像岸上全是人,而就我一个不会游泳还掉到了海里干扑腾,呼喊声还没从喉咙喊出,海水已经没过了我的脑袋。

那时我频繁想起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的那一段话: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

在工作问题上,我感觉孤独又绝望。

可能是因为自毕业之后,我就一直带着一种对未来的迷茫,所以那几年,我一直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考编,我学的新闻学专业,公务员岗位其实招新闻的几乎每年都有,但是竞争太大了,我选择放弃,我把目光瞄准了教师岗位。

当时因为确定想走教师这条路,又因为专业的限制(一般考老师都会限制师范专业),我真的都把肠子悔青了,整天都在问自己是脑子抽风了报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它是不香吗?可见人总要为自己年少无知的错误选择而买单。

在这里要奉劝那些还在高中的小朋友们,高考一定要选好专业,自己不知道的话,可以咨询家长、老师、甚至更多专业人士,但是一定不能盲目,不然以后哭死都无济于事。

在这种条件下,我只能报考户籍地的特岗老师,因为这种岗位一般都是针对山区,所以专业限制稍宽松一些。为了一份安稳的工作,我又一次违背初心选择了大山。

2017年那一年,我并没有饱受社会的摧残,所以没有好好努力,理所当然的没有考上老师,不过当时我并没有太伤心。

到了2018年和2019年,在小单位累死累活挣不了几个钱之后,我对考试真的特别重视,一天学三四个小时,书翻来覆去背了好几遍,复习的特别扎实,两次都进入了面试,但成绩又都是进面人里边的吊车尾。第一次进面后我去尝试了一把现场讲课的过程,但一比三的最终录取率,逆风翻盘的概率实在太小,也没有奇迹发生,我还是没有考上。在我第二次进面之后,看着吊车尾的成绩,我郁闷到直接连面试都没有参加。

2019年那次考试,对我打击挺大的,因为当时我真的很认真,而且总结复盘了2018年的失败的一些经验,我真的没有想到还会差那么几分,就这几分又让我在西安多颠沛流离了一年。

2020年的考试,我再次分析了前几次考试失败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问题。大学虽然在学新闻学的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但是毕竟没有系统学习的同学专业知识全面,意识到这一点后,我看了很多大学语文方面的书籍,扎实复习的同时更有着重点的去背诵一些知识点。

终于,这一次考试,我在进面的人里边考得比较靠前了,参考并学习了网上的面试视频,自己在家准备了几天面试的讲课,试讲之后我终于顺利考上了老师。

■ 在原来的高中参加笔试

2020年的8月份,应该是我毕业之后,近乎迷茫逼仄的青春岁月中,最放松的一个月了,因为我终于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归属——成为一名正式的老师,哪怕这份工作它在山沟沟里。

尽管这份工作也有很多不那么美好的地方,但可能因为有了之前的几段工作经历,我反而成熟了,因为我觉得,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干别的,没有一份工作是轻松的,到哪里不是浪浪山呢?

结尾

学了四年新闻,换了几份工作,经过几番折腾,我最终成了一名老师。其实我很想用导航上的一句鸡汤“今天走过了所有弯路,明天人生尽是坦途”结尾。但实际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经历了社会和现实的敲打,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残酷、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才会明白,人生本就是坑坑洼洼,哪有什么坦途?

不过现在反思我的求职经历,就是人一定要早早确定好自己干什么,选好赛道并且持之以恒去努力。我的很多同学虽然毕业之后也没有从事和原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他们选择了某一行,一直持续干下去也收获了不错的发展,所以人还是要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和能干什么,而不是像我当时盲目地乱跳槽,没有在某一方面深耕当然也就不会有收获。

人生是旷野,也是轨道,关键看你怎么走。青春就这么几年,试错的成本注定是高昂的,没有几个人耗得起,不过幸好最后我还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不然现在的我,可能就在某个厂子里哼哧哼哧拧螺丝钉呢!

作者 | 小熊猫 | 陕西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