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对公坟是有恐惧的,尤其晚上,经过时往往提心吊胆,根本不敢回头看,头发甚至会竖起来,脚步特快,能走出风来。有时晚上回家,母亲还让我在门口烧一张纸,然后从火上跨过去进家门,意为“鬼”怕火。那时候,我并没有多少抗拒,经常很顺从。
这么多年过去,之所以儿时的记忆依然能被焕起,一是因为记忆太过深刻,二是缘于去过西安北郊一些特殊的公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提到这一点,还真得说说西安,说说西安的文物保护。由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以帝王、王公贵族的陵墓众多。这里就不说地上无冢、偶然发现的了,因为实在太多。只有级别高、价值大的才可得到保护,一般的就只能经考古工作者清理后,登记造册,原址该干啥干啥。
但是有一些明明有巨大的冢,这可就难坏了相关部门。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西安终于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在其周围划一片地,建公园,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又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的场所,同时成为高楼林立之下的应急避难场所。
这不,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一系列公园应运而生。
早期的当然要数位于文景路与城三路交汇处西南角的文景公园。2003年12月开工建设,共占地161.14亩。
位于其间的西汉王夫人墓极具历史价值,1998年8月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列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旁边的村子王前村,就是因此墓而得名。相传明崇祯年间,村前东南500米处有汉宣帝之母王夫人墓,故以墓为方位,称村为王夫人坟前村。村落的形成传说是四川来的同族守墓人定居于此,逐渐繁衍成村。王夫人冢,又称姑婆冢,传说是汉宣帝刘洵之母,汉宣帝继位后迁入此地,随迁之守墓人为本族亲属,故称王夫人墓为姑婆冢。明崇祯年间,该村名“王家前头”,清嘉庆《长安县志》称“王前村”。
2007年8月,王前村村民全部转为城镇居民。2008年4—5月,王前村因城中村改造整村拆迁完毕。2009年2月王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2010年12月王前社区居民全部回迁文景观园。
该公园当初建成时,由于近旁就是文景路,因而命名为文景公园。当时西安城区的公园并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吸引了西安的众多人群围观。我当时就是从城南跑到城北来凑热闹的。
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凤城八路之南,贞观路之东,总占地面积40多亩,是未央区2017年重点打造的一项民生工程。高铁寨,古代因高、铁两姓早居而得名。该遗址公园由于位于自然村高铁寨村域,故名高铁寨汉墓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内的这座墓冢,外观呈覆斗形,西南角略有残缺,墓冢底部周长约400米,残高约15米。从形制看,为典型的西汉墓,而且级别比较高。1982年,这里暴露数座竖穴土坑墓和砖室墓,出土陶壶、陶釜、陶仓、陶罐、铜镜、玉琀、铅人模型、五铢钱和五铢钱范等文物,进一步证明其为汉代墓葬。高铁寨汉墓2001年2月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墓主身份,有多种说法流传。有人说这里是汉代一位太子的墓,也有人说是一位大将军的墓,还有人说是王莽叔父——王凤的墓。要知究竟,只能等待新发现的文献来佐证或者未来的考古发现来证实了。
去过现场、仔细观察的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明明是汉墓遗址,何以出现明代的墓冢。这种疑问能理解,因为在墓冢的西南角,竖立着一块书有“施氏先茔誌”的石碑,下方的基座上还镶嵌着两块明代“故武德将军”墓志铭。关于这一点,红色村(行政村)为《西安村落记忆》提供的资料给出了答案。2002年荣华集团有限公司征用红色村第四村民小组(高北村)土地,在开挖地基时将施姓祖坟挖出。挖出的墓志铭中记载,施姓祖先是安徽人,明初随朱元璋打天下,后跟随秦王朱樉到此,被明王朝封为武德将军,现六村堡施家寨是施姓的一个分支。
开元公园。位于西安市凤城九路和凤城十路之间,开元路东侧,占地面积145.5亩。2017年3月开建,2019年3月建成。应该是邻近开元路而得名,“开元”虽为唐玄宗年号,与文物时代不相符,但却很是响亮,也能为大家所接受。
公园依托一处汉墓群——薛家寨汉墓群,包括汉墓封土堆7座。该汉墓群2001年被西安市政府确定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座封土堆是目前的情况,但是过去这里的封土堆更多。因为据薛家寨为《西安村落记忆》提供的资料显示:这乱冢何止8个,实际上共有27个冢疙瘩。这些冢南起张家堡,北到薛家寨,东接红旗厂,西临草滩路。
走在这一区域,目测周围,这里还是比较高的,看来真的是所谓的风水宝地。
在城市建成区,依托墓冢保护建设公园,我想应该是西安结合实际的创举。因为从文景公园算起,已经有20年的成功实践。
在人气旺盛之下,往日让人心生悸动的墓冢,似乎也成了风景的点缀,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最终与人和谐相处。
作者 | 高长安 | 地方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