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之后,西安又迎来骄阳炙烤的天气,那些在街头流浪乞讨的人怎么样了?能不能吃饱会不会中暑?7月4日,西安市民政局、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走上街头,给长期流浪乞讨的人员送上了防暑物资。
现场直击:防暑物资送到流浪乞讨人员手里
7月4日,西安市民政局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启动仪式。西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智出席仪式并表示,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做好分工、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凝聚救助合力,丰富救助形式,积极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资料图】
启动仪式后,民政、公安、城管等三部门随即上街开展“夏季送清凉”联合慰问活动。
华商报记者跟随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洪亚朋一行人来到五星街,救助站工作人员见到了在此处流浪的82岁王振国,他说自己是铜川人,老家没人了,也没有劳动能力,就在大街上乞讨为生,有时候还能简点废品卖,生活挺自由。问王振国是否愿意去救助站接受救治救助?王振国摇头说不去,他不习惯去别的地方,就喜欢在街头。
随后,洪亚朋给王振国送上了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准备的防暑物资袋子,里面有饼干、方便面、扇子、清凉油等物品,洪亚朋说:“这个袋子里还有一张救助引导卡,你如果需要了,就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救助。”王振国连连表示感谢。
揭秘——
他们是谁?为何露宿街头?
在7月4日的救助现场,华商报记者和几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就是家中没有亲人,也没有赚钱的能力,选择乞讨为生。
82岁王振国说:“我已经从老家出来几十年了,父母都不在了,也没有成家,几十年了亲戚们也都失去联系,我长年在西安的街头露宿,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救助站的人经常来送东西,我都把他们认下了。”
79岁的张金龙也是一名流浪乞讨人员,他告诉华商报记者,自己的老家在宁夏,老家已经没有人了,自己一个人在西安流浪了好些年了,“我目前不想回家,也许什么时候想回家了,那时候再说吧。”张金龙说,自己手部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靠好心人的施舍为生,他也不愿意去救助站,“在外面还能转悠,有时候还能抽烟喝酒,在救助站就不行。”
40岁的韩均涛是一名残疾人,天生没有右手,腿部也有残疾,走路需要拄着拐杖,他说,自己老家在商洛,老家没有亲人了,“我这样的残疾人也没法赚钱,在街头乞讨也能吃饱,我也不想回老家,回去了也没法生存。”问及是否愿意去救助站接受救助,韩均涛说:“我不想去,和附近的流浪乞讨人员都挺熟的,大家能互相照应,去救助站没个认识的人,还是在这里好。”
暖心故事——
成功救助一名安康男子,近期将送回家
洪亚朋告诉华商报记者,他们长年救助这些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这些人绝大多数拒绝去救助站,也拒绝回老家,本着“救助自愿”的原则,也无法勉强他们去救助站,只能经常来街头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一些生活必须品,保证他们有吃有穿。
“也有愿意接受救助的案例,最近我们就成功救助了一位安康男子。”洪亚朋介绍说,“这个人是安康旬阳人,长期在西安流浪,腿部受伤坐着轮椅,救助站人员把他送到医院,给他治疗了腿伤,还联系到了他的侄子。在和家人沟通之后,多年流浪的他表示愿意回老家。我们近期就打算联系好之后,开车把他送回去。”洪亚朋说,成功把一位流浪乞讨人员送回家,让他回归家庭,是救助站人员的最大心愿。
近年来,西安市民政局通过在站内照料、街面巡查、救助寻亲、护送返乡、落户安置等关键环节上建机制、压责任、提质量、优服务,奋力打造全方位、全天候救助工作新格局,及时把党和政府对流浪乞讨等困境人员的关心关爱落实落地。下一步,西安市民政局将以“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街头救助活动,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向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推动救助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文 强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