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录取进程中,受到上线生源不足等因素影响,一些高校会出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招办采取征集志愿的方式,为滑档、退档考生增加一次录取机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5日,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本科一批征集志愿高校及专业信息。今年陕西考生在选择学校及专业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理工类:陕西三所高校“集体遇冷”占缺额的41%
从今年的征集计划来看,理工类1630人、文史类423人,总共征集2053人,说明大多数高校在陕招生比较顺利。
从学校来看,与其他高校只有个位数或几十个缺额相比,有三所高校存在较多缺额。陕西理工大学缺额447人、延安大学缺额125人、西安医学院缺额211人,三所高校的缺额数量加在一起有783人,占陕西一本批次缺额总数的38%。
这三所高校的缺额情况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理工类的缺额人数更多,加起来有669人,占陕西理工类缺额的41%。
“专业冷门或是这三所高校报考‘遇冷’的主要原因。”志愿填报专家、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薛梅表示,对考生来说,如果第一学历不占优势,那么专业实力、是否好就业、是否能保研等会成为选择专业的关键因素。此外,陕西理工大学、延安大学地处三四线城市,地域因素或多或少也会影响考生的决策。她建议,高校的专业设置可以进行整合和优化。比如,通过双学位招生获得考生和家长的认可。
整体来看,理工类补录专业集中在工学、理学、医学等几个大的类别中。对比2022年的数据,今年出现了一些新的专业,比如: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运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飞行器运维工程等,但这些专业的补录人数不多。大量的缺额集中在材料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其中,材料工程和土木工程的缺额变化较为明显,材料工程的缺额数量从去年的50人增长到今年的150人,土木工程从去年的39人增长到今年的104人。
此外,还有一些文理兼招的专业也存在一定缺额,如:管理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等,比较突出的是外语类专业,从去年的缺额23人增长到今年的缺额68人。
>>文史类: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类“遇冷”教育学类缺额增长5倍
对比今年和去年的征集志愿高校及专业信息,文史类专业的招生缺额主要集中在管理学类、文学类、教育学类。其中,管理学类缺额数量最多,文学类缺额增长量最多,教育学类缺额增长速度最快。
管理学类今年的缺额数量为168,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这几个专业上。以陕西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去年计划招生45人,补录10人,今年计划招生50人,补录29人,在计划人数增长只有5人的情况下,补录人数增加19人。
文学类去年缺额数量为40,今年缺额数量为163,增长数量为123,主要集中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和新闻传播类专业。其中,新闻传播学类从去年的2个增长到今年的38个,仅西安外国语大学就有26个缺额,广告学占9个,国际新闻与传播占17个。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去年征集志愿的缺额为38个,今年为116个,增长78个。其中,西安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今年的缺额较为明显,去年计划招生80人,补录26人,今年计划招生72人,补录44人,这意味着,去年征集志愿前,西安财经大学该专业招收了54人,今年仅招收到28人,少了近一半。
教育学类专业(含师范)的缺额数从去年的7个增长到今年的42个,增长了5倍,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专业。其中,陕西理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缺额变化引人瞩目,去年和今年计划招生人数均为65人,去年仅补录1人,今年补录33人。在计划相同的情况下,去年基本招满,今年缺额超过一半。
>>报考有变化:从优先学校到优先专业
今年陕西省一本征集志愿的情况释放出了哪些信号?薛梅分析,近两年考生和家长在报志愿时,就业和薪酬是最受关注的两大报考指标。其次,从用人单位招录要求来看,把“专业对口”看得更重。第三,近几年考研校线不断提高,考研人数居高不下,导致考研难度不断刷新。因此,考生在报考时,由以前更多人优先选择大学,转变为优先选择专业。
薛梅表示,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会优先考虑就业面宽、对口行业薪酬待遇高的专业,其次才会考虑其他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语类专业近三年持续走低,管理类、理学门类、工学中的材料类等专业“遇冷”不是新鲜事。此外,工学中土木类、地矿类专业由于对口工作的性质,也不会成为生活条件好的“00后”考生的首选。
“这几类专业对应的行业其实很好,考公务员、央企、国企等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学生在专业选择时,眼界要宽、格局要大,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薛梅说。
7月27日,2023陕西高考本科一批征集正式投档情况已经公布,这意味着,今年陕西高考本科一批的录取告一段落,接下来将进行的是本科二批、高职(专科)的录取工作。 华商报记者 张競之 实习生 马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