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西安地区1950年的一份结婚婚礼上的礼单,看似简单,却内含很大信息量,对研究历史、经济、民俗、传统文化都有参考价值。


(资料图)

■ 《世珍成室亲友礼物单》封面

文物的研究价值取决于它所携带的信息量。这是一份信息量很大的70多年前西安农村婚礼上的礼单,《世珍成室亲友礼物单》(公元一九五0年夏历十一月十九日吉立)。礼单内容分三部分,1.礼单、2.拜仪处、3.出入银洋处。

■ “礼单”明细

■ “拜仪处”明细

■ “出入银洋处”明细

在礼单这个历史碎片中,包含着和通过分析可以得到许多珍贵的信息。

礼单上的时间,年份用公历,月份和日却采用夏历。我国自民国元年开始正式采用格里高利历,也称公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民国时还称国历、新历,现在一般称为阳历。相对应传统的历法为夏历,也称农历和阴历。50年代,官方、报纸、行文等都采用公历,但民间尤其是农村一般还是使用夏历。所以礼单上这种写法在当时是普遍的。礼单上的时间按公历应该是1950年12月27日,周三。按夏历十一月十九日,根据关中民俗是个吉日。

礼单封面用蓝色底,另贴两条红纸书写名目和时间,线装装订整齐考究,册内用纸是比较优质的土制纸。写礼单人十分认真,并写一手好毛笔字。虽然钢笔20世纪初,如美国华脱门、派克等品牌钢笔已经传入中国。1928年,上海也开始生产国产钢笔,但直到50年代钢笔对一般老百姓来说仍是奢侈品,毛笔仍在普遍使用,小学仍有写毛笔字的写字课。从这个礼单里的毛笔字可以看出,一般有点文化的人写毛笔字都有相当水平,哪怕是在乡村。

礼单上共出现人名36人,共16姓,加上“张府”应有17姓,可见这个村子姓氏比较复杂,其中王姓和马姓较多。

新郎名世珍,姓什么没有写明,但名单中梁世绪与世珍关系特殊,名单中三次出现,不仅送钱还送3斤枣,婚礼上的蒸馍也由梁世绪提供。再从名字看,都有“世”字,可以推断,新郎可能姓梁,叫梁世珍,与梁世绪同为“世”字辈,不是亲兄弟就是堂兄弟。

另外,就是左姓比较特殊,左德华、左德福分别送来1万元和2万元,远远高于一般1千元。并且别人送礼叫“水礼洋”,而左氏兄弟送来叫“喜仪洋”,左德福还送来喜联一付,左德福太太还送来戒子一个。还有一点:只有左德华、左德福及太太与梁世绪四人出现在拜仪处的名单上,虽然对拜仪处的概念不太清楚,但足可以说明左家与梁家非一般关系很可能是两亲家。

另外两个特殊人物是没有写明姓的泰富、泰寿两兄弟,礼比较重都是“物仪洋”5千元。物仪洋估计就是送的是实物折合钱为5千元。

礼单中的礼除了实物外,还有“水礼洋”“喜仪洋”“物仪洋”“拜仪洋”“水仪洋”“拜礼洋”,洋是钱的意思。而这些洋之间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出入银洋处有一个总账,总收礼五万陆千元,共出洋五万壹仟元,包括蒸馍钱、请帖钱、灯钱、烟钱、水钱和看护老人钱,最后净余存伍仟元。咋一看礼单上的数额吓人,送礼都上万元,多数也是壹仟元,最少的是伍佰元。实际上当时用的是旧币,我国1953年印制了新币,新旧币的比值是1﹕10000,所以他们送的壹万元就是1块钱,壹仟元就是1毛,伍佰元就是5分钱。这和当时农村的经济情况是吻合的。

礼单上送的实物有:绿豆、枣儿、猪肉、大米、麦子等,这应该是当地出产的。其中有四人送大米,此礼单出自陕西关中,盛产大米主要在长安、户县、周至一带,估计此婚礼单就应出之这一带。当时连几斤枣、半斤猪肉都可以作为婚礼份子,从礼单计算,把实物和旧币都折合为人民币,平均每份礼为0.26元。与现在婚礼份子钱动辄几百上千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把当时与现在人们平均收入相比较,70年了这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并不多。

这份礼单就是飘落的历史碎片,携带着大量的信息,从1950年西安农村结婚送礼,反映出当时农村的风俗礼仪、人口、物产、经济状况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和物证。

作者 | 田星 | 陕西人

推荐内容